中醫(yī)古籍
  • 粳米泔

    拼音注音Jīnɡ Mǐ Gān別名

    漸二泔(《證治要訣》),米沈(《綱目》)。

    出處

    《本草從新》

    來源

    為淘洗粳米時第二次濾出之米泔水。

    性味

    《綱目》:"甘,寒,無毒。"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利小便。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風(fēng)熱目赤。

    《綱目》:"清熱,止煩渴,利小便,涼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溫飲或冷飲。

    復(fù)方

    ①治吐血鼻衄:陳紅米泔水一盅,溫服。(《普濟方》)

    ②治鼻衄:時進漸二泔,仍令其以麻油滴入鼻,或以蘿卜汁滴入亦可。

    ③治眼風(fēng)熱,赤甚:以淅二泔,睡時冷調(diào)洗肝散或菊花散服。

    ④治酒齄鼻:淅二泔,食后用冷飲。外用硫黃入大菜頭內(nèi)碾涂之。(②方以下出《證治要訣》)

    ⑤治服藥過劑及中毒煩悶欲死:青粳米取其沈汁五升飲之。(《千金方》)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楮樹根拼音注音Chǔ Shù Gēn別名谷樹子根(《本經(jīng)逢原》),谷木蔃(《生草藥手冊》)。出處《分類草藥性》來源為??浦参飿?gòu)樹的嫩根或根皮。9~10月采。性味①《重慶草藥》:“味甘,性微寒,無毒。“②《廣西中草藥》:“味微......
  • 《中藥大辭典》:楮樹白皮拼音注音Chǔ Shù Bái Pí別名谷木皮(《吳普本草》),楮樹皮(《別錄》),谷白皮(《千金方》),楮白皮(《圣濟總錄》),構(gòu)皮(《草木便方》)。出處《綱目》來源為??浦参飿?gòu)樹樹皮的韌皮部。性味①《藥性論》:“......
  • 《中藥大辭典》:楮皮間白汁拼音注音Chǔ Pí Jiān Bái Zhī別名谷枝汁(《近效方》),谷樹汁、五金膠漆(《日華子本草》),構(gòu)膠、楮樹汁(《綱目》)。出處《本草經(jīng)集注》來源為??浦参飿?gòu)樹莖皮部的乳汁。性味《本草匯言》:“味甘,氣平......
  • 《中藥大辭典》:楮莖拼音注音Chǔ Jīnɡ出處《別錄》來源為桑種植物構(gòu)樹的樹枝。功能主治治風(fēng)疹,目赤腫痛,小便不利。①《別錄》:“主癌疹癢,單煮洗浴?!阿凇毒V目》:“搗濃汁飲半升,治小便不通?!皬?fù)方治暴赤眼痛,磣澀者:嫩楮枝去葉,放地上火......
  • 《中藥大辭典》:樗葉拼音注音Chū Yè別名樗木葉(《唐本草》)出處《綱目》來源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葉。性味①《唐本草》:“味苦,有毒?!阿凇毒V目》:“苦,溫,有小毒。“功能主治《唐本草》:“主洗瘡疥,風(fēng)疽。水煮葉汁用之?!罢洝吨兴幋筠o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