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為蕓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根。9~10月采收。
《重慶草藥》:"味苦辛,性平,無毒。"
①《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順氣止痛,除寒濕。"
②《重慶草藥》:"理氣。治氣痛,氣脹,膀胱疝氣。"
內(nèi)服:煎湯,3~5錢。
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藥材基源:為蕓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采收和儲藏:9-10月挖根,洗凈,切片,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帶、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
資源分布: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橘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3-4m。枝細(xì),多有刺。葉互生;葉柄長0.5-1.5cm,有窄翼,頂端有關(guān)節(jié);葉片披針形或橢圓形,長4-llcm,寬1.5-4cm,先端漸尖微凹,基部楔形,全緣或為波狀,具不明顯的鈍鋸齒,有半透明油點(diǎn)?;▎紊驍?shù)朵叢生于枝端或葉腋;花萼杯狀,5裂;花瓣5,白色或帶淡紅色,開時向上反卷;雄蕊15-30,長短不一,花絲常3-5個連合成組;雌蕊1,子房圓形,柱頭頭狀。柑果近圓形或扁圓形,橫徑4-7cm,果皮薄而寬,容易剝離,囊瓣7-12,汁胞柔軟多汁。種子卵圓形,白色,一端尖,數(shù)粒至數(shù)十粒或無。花期3-4月,果期10-12月。
脾;胃;腎經(jīng)
苦;辛;平
行氣止痛。主脾胃氣滯;脘腹脹痛;疝氣
內(nèi)服:煎湯,9-15g。
1.《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順氣止痛,除寒濕。
2.《重慶草藥》:理氣。治氣痛,氣脹,膀胱疝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根。9~10月采收。
性味《重慶草藥》:"味苦辛,性平,無毒。"
功能主治①《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順氣止痛,除寒濕。"
②《重慶草藥》:"理氣。治氣痛,氣脹,膀胱疝氣。"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橘根拼音注音Jú Gēn英文名Tangerine root出處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藥材基源:為蕓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采收和儲藏:9-10月挖根,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帶、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
資源分布: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橘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3-4m。枝細(xì),多有刺。葉互生;葉柄長0.5-1.5cm,有窄翼,頂端有關(guān)節(jié);葉片披針形或橢圓形,長4-llcm,寬1.5-4cm,先端漸尖微凹,基部楔形,全緣或為波狀,具不明顯的鈍鋸齒,有半透明油點(diǎn)?;▎紊驍?shù)朵叢生于枝端或葉腋;花萼杯狀,5裂;花瓣5,白色或帶淡紅色,開時向上反卷;雄蕊15-30,長短不一,花絲常3-5個連合成組;雌蕊1,子房圓形,柱頭頭狀。柑果近圓形或扁圓形,橫徑4-7cm,果皮薄而寬,容易剝離,囊瓣7-12,汁胞柔軟多汁。種子卵圓形,白色,一端尖,數(shù)粒至數(shù)十粒或無。花期3-4月,果期10-12月。
歸經(jīng)脾;胃;腎經(jīng)
性味苦;辛;平
功能主治行氣止痛。主脾胃氣滯;脘腹脹痛;疝氣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1.《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順氣止痛,除寒濕。
2.《重慶草藥》:理氣。治氣痛,氣脹,膀胱疝氣。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