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五指茄

    《全國中草藥匯編》:五指茄別名

    五指丁茄、五角茄

    來源

    茄科五指茄Solanum mammosum L.,以果實入藥。

    生境分布

    廣西。

    性味

    苦,澀,寒。有毒。

    功能主治

    散瘀消腫。主治淋巴結(jié)炎,瘡癤腫痛。

    用法用量

    鮮果切為兩半,火烤熱外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五指茄拼音注音Wú Zhǐ Qié別名

    五角丁茄、五子登科、五指丁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乳茄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lanum mammosum L.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果實,曬干。

    生境分布

    原產(chǎn)美洲?,F(xiàn)廣東、廣西及云南均引種成功。

    原形態(tài)

    直立草本,高約1m。莖、小枝被柔毛及扁刺,刺蠟黃色,光亮。葉互生;葉柄長2.5-8cm,上面具槽,被具節(jié)的長柔毛、腺毛及皮刺;葉片卵形,長5-10cm,寬幾與長相等,常5裂,裂片淺波狀。蝎尾狀花序腑外生;萼近淺杯狀,外被極長具節(jié)的長柔毛及腺毛,5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花冠紫堇色,筒部隱于萼內(nèi),5溶列;雄蕊5,幾相等,花藥長圓狀錐形;子房無毛,卵狀漸尖,柱頭綠色,淺2裂。漿果倒梨形,長.5-5.5cm,外面土黃色,內(nèi)面白色,具5個乳頭狀凸起;種子黑褐色,近圓形壓扁。

    化學(xué)成分

    果實含澳洲茄堿(solasonine),澳洲茄邊堿(solamargine),澳洲茄胺(solasodine),澳洲茄-3,5-二烯(△3,5-solasodiene),薯蕷皂甙元(diosgenin),3β-羥基娠-5,16-二烯-20-酮(3β-hydroxypregna-5,16-dien-20-one),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 campesterol)和微量膽甾醇( cholesterol)。

    性味

    味苦;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主癰腫;丹毒;瘰疬

    用法用量

    外用:鮮果切為二半;火烤熱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別名米念巴、白花樹、翠容葉來源亞麻科白花柴Tirpitzia ovoidea Chun et How,以枝、莖、葉入藥。生境分布廣西。性味微甘,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舒筋活絡(luò)。跌打損傷,骨折:鮮葉搗爛加酒炒熱外敷。外傷出血:鮮葉搗爛外敷。風(fēng)......
  • 別名雞血藤[廣西]、鯉魚藤、大藍(lán)布麻來源豆科油麻藤屬植物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 Tutch.,以藤莖入藥。全年可采,切片曬干。性味微苦、澀,平。功能主治補(bǔ)血,通經(jīng)絡(luò),強(qiáng)筋骨。用于貧血,白細(xì)胞減少癥,月經(jīng)不調(diào),腰腿痛......
  • 拼音注音Bái Huā Dēnɡ Lonɡ別名苦燈籠、苦丁茶、崗燈籠、鬼燈籠來源為馬鞭草赪桐屬植物白花燈籠Clerodendron fortunatum L.,以根或全株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性味微苦,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定......
  • 拼音注音Bái Huā Huī Máo Huái Shù別名山豆根出處《貴州草藥》來源為豆種植物白花灰毛槐樹的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灌叢中。分布四川、云南,貴州等地。原形態(tài)灌木,高50~150厘米,黃綠色;嫩枝被有平貼的柔毛。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花豬母菜別名蛇鱗菜、白線草來源玄參科假馬齒莧屬植物假馬齒莧Bacopa monnieri (L.) Wettst.(Herpestis monniera H. B. K.)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性味微甘、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