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姜葉三七

    拼音注音Jiānɡ Yè Sān Qī別名

    姜七、內(nèi)消子、土三七、打不死

    出處

    《廣西中草藥》

    來源

    為姜科植物姜葉三七根莖。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野生于山谷溝邊陰濕地;也有栽培。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狀莖圓形或橢圓形,表面棕褐色,有膜質(zhì)葉鞘,芳香而有辛辣味。葉通常2~3枚叢生,具長柄,紙質(zhì),長橢圓形,先端尖,基部狹楔形,兩面無毛,上面葉脈稍突起?;ò咨?,帶黃色。

    性味

    辛,溫。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消腫止痛。

    復方

    ①治跌打損傷:姜葉三七一至三錢。水煎或浸酒內(nèi)服;外用酒炒熱敷患處。

    ②治吐血,衄血,月經(jīng)過多:姜葉三七,曬干,煅存性。用一至三錢,水煎服。

    ③治外傷出血:姜葉三七,炒炭,研粉,適量撒患處。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Lè別名五加皮、鵝掌楸、三葉五加、刺三甲英文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e Root-bark來源為五加科植物白勒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Merr. 的根皮。夏、秋季采挖根......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千層拼音注音Bái Qiān Cénɡ別名玉樹、千層皮來源桃金娘科千皮層屬植物白千層Melaleuca leucadendra L.,以樹皮及枝葉入藥。全年可采,陰干。性味葉:辛,微溫。皮:平。功能主治葉:芳香解表,祛......
  • 《中藥大辭典》:白千層葉拼音注音Bái Qiān Cénɡ Yè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層的葉片,全年可采?;瘜W成分葉含揮發(fā)油1~1.5%,主要成分為1,8-桉葉素,占50~65%,其次為松油醇、醛類等。性味辛澀,......
  • 拼音注音Bái Qiān Cénɡ Yóu來源藥材基源:為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層的葉或枝蒸取的揮發(fā)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laleuca leucadendron L.原形態(tài)喬木,高達18m。樹皮灰白色,厚而松軟,呈薄層狀剝落。嫩枝灰白色。......
  • 拼音注音Bái Qiān Cénɡ Pí別名千層皮來源藥材基源:為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層的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laleuca leucadendron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剝,洗凈,曬干或鮮用。原形態(tài)喬木,高達18m。樹皮灰白色,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