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吉丁蟲

    拼音注音Jí Dīnɡ Chónɡ英文名Japanese Worm出處

    始載于《中國(guó)藥用動(dòng)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吉丁蟲科動(dòng)物日本吉丁蟲的全蟲。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halcophora japonica(Gory).

    采收和儲(chǔ)藏:夏季捕捉,捕后浸于75%的乙醇中每100ml浸15只,浸液半月后可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叢林中。

    資源分布:我國(guó)分布于南北各地。

    原形態(tài)

    日本吉丁蟲,全體黑色,有銅色條紋,體長(zhǎng)約36mm。頭呈三角形,頭頂中央有一深溝,兩側(cè)有不規(guī)則的金黃色刻點(diǎn),并有不規(guī)則的直溝,溝內(nèi)有淡黃色短毛。復(fù)眼褐色,卵圓形。觸角黑褐色,櫛齒狀,11節(jié)。前胸背幾成方形,但前方略狹。胸背上有許多金黃色刻點(diǎn)或由金黃色刻點(diǎn)組成的不規(guī)則的縱線。鞘翅黑色,鞘翅上有5條光滑之縱行隆起線,鞘翅外緣后端呈鋸齒狀。腹部第1節(jié)和第2節(jié)愈合不能動(dòng)。蟲體腹面黃褐色,有光澤。前胸腹面中央有一寬的縱溝。前緣有淡黃色短毛。腹面及足均密布金黃色刻點(diǎn)。

    炮制

    捕捉后浸于75%酒精中,每100ml浸15只,半月后浸液可用。

    歸經(jīng)

    肺經(jīng)

    性味

    苦;溫

    功能主治

    殺蟲;止癢。主疥癬;風(fēng)疹瘙癢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浸酒涂搽。

    各家論述

    《中國(guó)藥用動(dòng)物志》:有祛風(fēng)、殺蟲、止癢的功能。主治疥癬、皮膚瘙癢、風(fēng)疹斑塊等,外擦。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波棱瓜子拼音注音Bō Lénɡ Guā Zǐ別名色吉美多[藏語]來源葫蘆科波棱瓜子Herpetospermum caudigerum Wall.,以種子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柔肝。主治黃疸型傳......
  • 拼音注音Bō Yuán Jiǎ Liú Jué來源藥材基源:為水龍骨科植物波緣假瘤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hymatopsis engleri(Luerss.)H.Ito[Polypodium engleri Luerss.]采收和......
  • 拼音注音Bō Yuán Sǒnɡ Mù別名紅刺腦包、頂天刺、龍牙楤木、三百棒、紫紅傘英文名root of Undulateleaf Aralia, Undulate Aralia出處始載于《中國(guó)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波緣楤木的......
  • 《中藥大辭典》:波羅蜜拼音注音Bō Luó Mì別名婆那娑、阿蔀亸(《酉陽雜俎》),曩伽結(jié)(《綱目》),優(yōu)珠曇、天婆羅(《中國(guó)樹木分類學(xué)》),樹婆羅(《廣州植物志》),牛肚子果(《中國(guó)高等植物圖鑒》)。出處《綱目》來源為桑科植物木波羅的果實(shí)......
  • 《中藥大辭典》:波羅蜜葉拼音注音Bō Luó Mì Yè出處《廣西藥植名錄》來源為??浦参锬静_的葉。功能主治①《中國(guó)樹木分類學(xué)》:“葉磨粉,熱之以敷創(chuàng)傷。“②《廣西藥植名錄》:“治潰瘍?!坝梅ㄓ昧客庥茫貉心┤龌蛘{(diào)敷。摘錄《中藥大辭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