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波羅蜜

    《中藥大辭典》:波羅蜜拼音注音Bō Luó Mì別名

    婆那娑、阿蔀亸(《酉陽雜俎》),曩伽結(jié)(《綱目》),優(yōu)珠曇、天婆羅(《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樹婆羅(《廣州植物志》),牛肚子果(《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浦参?strong>木波羅的果實(shí)。夏、秋間成熟時(shí)采收。

    生境分布

    生長于熱帶地區(qū)。我國廣東、廣西、云南、臺(tái)灣等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常綠喬木,高8~15米,全體有乳汁。葉互生;厚革質(zhì);橢圓形至倒卵形,長7~15厘米,先端鈍而短尖,基部楔形,全緣,幼枝上的葉有時(shí)3裂,兩面無毛,上面有光澤,下面略粗糙;葉柄長1~2.5厘米:托葉佛焰苞狀,早落?;▎涡?,雌雄同株;雄花序頂生或腋生,圓柱形,長5~8厘米,直徑2.5厘米,花被2裂,裂片鈍,雄蕊1;雌花序圓柱形或矩圓形,生于干上或主枝上的球形花托內(nèi)。聚花果成熟時(shí)長25~60厘米,大者重達(dá)20公斤,外皮有稍作六角形的瘤狀突起?;ㄆ?~3月。

    化學(xué)成分

    果實(shí)含脂肪油,心材含黃色色素,樹皮含樹脂及異葉波羅蜜環(huán)黃酮素。

    性味

    《綱目》:"甘微酸,平,無毒。"

    功能主治

    ①《綱目》:"止渴解煩,醒酒,益氣。"

    ②《廣西藥植名錄》:"生津,止渴,助消化。"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波羅蜜拼音注音Bō Luó Mì別名

    婆那娑、阿(艸部)(享單)、曩加結(jié)、優(yōu)珠曇、天婆羅、牛肚子果、樹波蘿、婆羅密、天羅、密冬瓜、包密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浦参锬静_的果實(shí)。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采收和儲(chǔ)藏:木波羅是一種老莖開花樹種,主枝、主干甚至落地的根部也可結(jié)實(shí),一般6~8年生正常結(jié)實(shí),健壯母樹30年生前后為盛果期。果熟期采摘,早熟種為5~6月,遲熟種8~9月;也可采未成熟的果實(shí)。多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熱帶地區(qū)。

    資源分布:福建、臺(tái)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有栽培。

    原形態(tài)

    常綠喬木,高8-15m,全體有乳汁。有進(jìn)有板狀根,單葉,旋狀排列;葉柄長1-3cm;托葉佛焰苞狀,早落;葉片厚革質(zhì),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7-25cm,寬3-12cm,先端鈍而短漸尖,基部楔形稍下延,全緣或3裂(萌生枝或幼枝上葉),上面深綠色,光亮,下面淺綠色,略粗糙。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頂生或腋生,圓柱形,長5-8cm,直徑2.5cm,幼時(shí)包藏于托葉內(nèi);雄花花被2裂,裂片鈍,雄蕊1;雌花序圓柱形或長圓形,生于樹干或主枝上的球形花托內(nèi);雌花花被管狀,六棱形,花柱側(cè)生。聚合果長圓形、橢圓形或倒卵形,成熟時(shí)長25-60cm,寬25-50cm,大者重達(dá)20kg,黃綠色,表面有六角形的瘤狀突起,內(nèi)有很多黃色肉質(zhì)的花被,果柄粗壯,長5-10cm;瘦果長圓形,長約3cm,寬1.5-2cm?;ㄆ诖?、夏季,果期夏、秋季。

    栽培

    生物學(xué)特性 喜熱帶氣候。適生于無霜煉、年雨量充沛的地區(qū)。喜光,生長迅速,幼時(shí)稍耐蔭,喜深厚肥沃土壤,忌積水。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或壓條繁 殖,適于播種造林或容器苗造林。種子繁殖:選25-40年生,無病蟲害的壯年優(yōu)良母樹采種。種子不耐貯藏,生命力僅保持1個(gè)月左右。播前先浸種12-14h,在砂床上催芽,約5-7d開始萌發(fā),陸續(xù)移植。生長期間要適當(dāng)遮蔭,免受日灼。容器苗是用較大的塑料袋、竹籃等育苗,待苗高30cm出圃。壓條繁殖:高枝壓條于春天進(jìn)行,選二年生健壯枝條,光環(huán)狀剝皮,然后用按1:1比例浸水濕透的椰糠和谷殼灰混合基質(zhì),以塑料薄膜緊緊包裹和扎實(shí)環(huán)剝部位,約20d開始發(fā)根,待長出2~3級(jí)根時(shí)截離母體,解除薄膜移植于竹籃,置蔭處培育,在新梢未萌發(fā)時(shí)定植為宜,果樹行株距各8~12m,果材并用的各5~6m。

    田間管理 初期每年除草、松土2~3次,并適當(dāng)施肥,促使枝葉繁茂和樹勢壯旺,保證速生,到結(jié)實(shí)齡時(shí),于開花前施一次速效性肥,可以促進(jìn)雌花盛開和提高座果率。采果后應(yīng)再施一次追肥,并結(jié)合培土以保水和抗寒。

    病蟲害防治 鉆心螟蟲,鉆蛀果實(shí),幼果期用90%敵百蟲的1000倍液噴射。榕八星天牛,鉆蛀枝干,可用鉤殺幼蟲,并可將吸足敵百蟲的棉花球塞入蟲穴,再用泥封閉穴口,以毒殺幼蟲。

    化學(xué)成分

    果實(shí)含乙酸橙黃胡椒酸胺脂(aurantiamideacetate)[1],環(huán)木菠蘿烯酮(cycloartenone)[2],多糖[3],有機(jī)酸和鉀(K),鈉(Na),鈣(Ca),鎂(Mg),鐵(Fe),鋅(Zn)等金屬元素[4],還含有糖類15.38%~26.30%,維生素(vitmin)C,胡蘿卜素等[5]。

    性味

    甘;微酸;性平

    功能主治

    生津除煩;解酒醒脾。主

    用法用量

    內(nèi)服:多用鮮品生食,50-100g。

    各家論述

    1.《綱目》:止渴解煩,醒酒,益氣。

    2.《廣西藥植名錄》:生津,止渴,助消化。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臭威靈別名大葉兔耳風(fēng)、威靈仙[云南]來源菊科風(fēng)毛菊屬植物棉毛風(fēng)毛菊Saussurea lanuginosa Vant.,以根入藥。夏秋采集,洗凈切碎曬干。性味甘、辛,溫。功能主治潤肺止咳,解毒止痛。用于肺結(jié)核,支氣管炎,......
  • 拼音注音Chòu Shān Niú Bànɡ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山牛蒡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ynurus deltoides (Ait.) Nadai [Ono-pordum deltoides Ait;Synurus pu......
  • 《中藥大辭典》:臭山羊拼音注音Chòu Shān Yánɡ別名臭常山(《中國植物圖鑒》),臭苗(《中國藥植志》),大山羊、騷牯羊、地梔子、梔子黃(《貴州民間方藥集》),和常山(《中藥志》),大騷羊(《貴陽民間藥草》),白胡椒、大素藥(《貴州......
  • 別名和常山、胡椒樹、日本常山來源蕓香科臭常山屬植物臭常山Orixa japonica Thunb.,以根、莖、葉入藥。根、莖四季可采,曬干;葉夏秋采集,鮮用。性味苦、辛,涼。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截瘧,止痛,安神。用于風(fēng)熱感冒,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腫痛,胃......
  • 拼音注音Chòu Lǐ Zi別名老鴰眼、老烏眼。出處過去曾將《本經(jīng)》所載鼠李考證為本品,然根據(jù)植物分布,《本經(jīng)》等諸家本草所載鼠李并非本種,當(dāng)為鼠李科植物凍綠 Rhamnus utilis Decne.來源藥材基源:為鼠李科植物達(dá)烏里鼠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