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假酸漿子

    拼音注音Jiǎ Suān Jiānɡ Zǐ出處

    《貴州草藥》

    來源

    為茄科植物假酸漿種子果實(shí)。秋季采收。

    化學(xué)成分

    種子含油18.6%,其中飽和住房酸11.1%、亞油酸20.8%、油酸64.4%和不皂化物質(zhì)(豆甾醇、谷甾醇)0.83%。

    性味

    ①《貴州草藥》:"種子:微甘,平。"

    ②《云南中草藥》:"果實(shí):酸澀,平,小毒。"

    功能主治

    ①《貴州草藥》:"種子:清熱退火,利尿。"

    ②《云南中草藥》:"果實(shí):祛風(fēng),消炎。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瘡癰腫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錢。外用:研末調(diào)敷。

    復(fù)方

    ①治發(fā)燒:假酸漿子三錢,煨水冷服。

    ②治胃熱:假酸漿子、馬鞭草各三錢,煨水冷服。

    ③治熱淋:假酸漿子、車前子各三錢,煨水服。(①方以下出《貴州草藥》)

    ④治瘡癰腫痛,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假酸漿果實(shí)五分至一錢,水煎服。(《云南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iàn Yè Měi Dēnɡ Mù別名變?nèi)~裸實(shí)、刺仔木、咬眼刺(中國高等植物圖鑒)。英文名Variable-leaved Mayten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變?nèi)~美登木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
  • 拼音注音Biàn Yè Hú Jiāo來源藥材基源:為胡椒科植物變?nèi)~胡椒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ipermutabileC.DC.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洗凈,切段,曬干或鮮用。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或山谷水旁疏林中。資源分布:分......
  • 拼音注音Biàn Yì Lín Máo Jué別名小葉金雞尾巴草、小狗脊子英文名Variant Wood Fern出處始載于《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來源藥材基源:為鱗毛蕨植物變異鱗毛蕨的根莖。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Dryopteris......
  • 《全國中草藥匯編》:變色紅菇別名蘑菇來源真菌類擔(dān)子菌綱傘菌目紅菇科變色紅菇Russula integra (L.) Fr.,以子實(shí)體入藥。生境分布生于林內(nèi)地上。分布于吉林、河北、陜西、江蘇、福建、四川。性味微咸,平。功能主治追風(fēng),散寒,舒筋......
  • 拼音注音Pí Dàn別名皮蛋(《隨息居飲食譜》),彩蛋、松花蛋(江蘇)。出處《醫(yī)林纂要》來源為鴨蛋用石灰、草灰、鹽等腌制而成。性味《醫(yī)林篆要》:“味辛澀甘咸,寒?!肮δ苤髦巍夺t(yī)林纂要》:“瀉肺熱,醒酒,去大腸火,治瀉痢。能散、能斂?!罢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