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毛木樹皮

    拼音注音Máo Mù Shù Pí出處

    毛木樹以紅木之名首載于《植物名實圖考》,并謂:"紅木,云南有之,質堅色紅,開白花五瓣,微赭。"并有附圖,其形態(tài)基本與本種相符。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西南木荷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hima wallichii Choisy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00-1800m的山地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西南木荷 常綠喬木,高7-12m。芽、小枝、葉柄及葉下面均有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1.5cm,扁而寬;葉片紙質或薄革質,橢圓形,長8-16cm,寬3-7cm,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全緣或疏生鈍齒。花單生于枝頂葉腋;花梗長1-1.5cm;萼片5,外面密生短絲狀毛,宿存;花瓣5,白色,基部連合,外面1瓣兜形;雄蕊多數,著生于花瓣基部,花藥丁字著生;子房上位,5室,花柱1,柱頭5裂。蒴果球形,木質,徑約2cm,室背5裂。種子扁平,腎臟形,長約8mm,周圍有翅。

    化學成分

    全株含皂甙混合物--紅木荷皂甙(schi-wallin),從中分離出的甙元部分有玉蕊醇A1-28-當歸酸酯(bar-rigenol A1-28-angelate),玉蕊醇(barrigenol)R1,玉蕊皂甙元(bar-ringtogenol)C及二氫藥用櫻草皂甙元(dihydropriverogenin)A的當歸酸酯,報春花皂甙元(primulagenin)A;糖的部分系由等摩爾比值的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galactose)和鼠李糖(rhamnose)所組成。另含二十八醇(octa-cosanol),植物醇(phytol),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

    藥理作用

    乙醇提取物有顯著抗皮膚真菌作用。

    性味

    澀;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澀腸止瀉;驅蟲;截瘧;收斂止血。主泄瀉;痢疾;蛔蟲腹痛;瘧疾;子宮脫垂;鼻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霸王七拼音注音Bà Wánɡ Qī別名萬年炦、炦七。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鳳仙花科植物野風仙花的塊根。9~12月間采挖,除去須根,曬干。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野鳳仙花“條。性狀干燥塊根呈紡錘形或長橢圓形,長約2~4厘米,相約1......
  • 《中藥大辭典》:霸王根拼音注音Bà Wánɡ Gēn出處《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來源為蒺藜科植物霸王的根。春、秋采挖,曬干。用時切段。生境分布生于荒漠地帶砂礫質河流階地、低山山坡、碎石低丘和干河床。分布甘肅、寧夏、內蒙古、青海、新疆等地。原......
  • 《全國中草藥匯編》:霸王鞭拼音注音Bà Wánɡ Biān別名刺金剛、金剛纂來源大戟科霸王鞭Euphorbia royleana Boiss.,以全草(乳汁)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微苦、澀,平。有毒。注意毒性劇烈,用時宜慎。功能主治祛風消......
  • 拼音注音Biān Yè ěr Jué英文名Marginate Sorus Shield fern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來源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鞭葉耳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stichum craspedosoru......
  • 《全國中草藥匯編》:鞭葉鐵線蕨拼音注音Biān Yè Tiě Xiàn Jué別名巖虱子、有尾鐵線蕨、過山龍來源蕨類鐵線蕨科鞭葉鐵線蕨Adiantum caudatum L.,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長江流域及東南、西南。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