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鞭葉耳蕨

    拼音注音Biān Yè ěr Jué英文名Marginate Sorus Shield fern出處

    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來源

    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鞭葉耳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stichum craspedosorum (Maxim.)Diels[Aspidium craspedosorum Maxim.]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挖出后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下陰濕石巖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山東、浙江、湖北、湖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植株高20-30cm。根莖直立,連同葉柄基部密被披針鱗片。葉簇生;葉柄長3-10cm,向上至葉軸疏被狹披針形或鉆形鱗片;葉披針形,長10-20cm,先端漸尖,常延長成鞭狀(著地生根,再生新株),基部不變狹,上面偶有短剛毛,下面密生鱗片,一回羽狀,羽片鐮狀長圓形,基部不對稱,上側(cè)凸起呈尖三角形,下側(cè)切去,邊緣具內(nèi)彎的尖鋸齒;葉脈羽狀,單一或分叉。孢子囊群背生于側(cè)脈先端,在中脈上側(cè)近葉緣排成1行;囊群蓋大,圓盾形,彼此密接。

    歸經(jīng)

    入心、肝、大腸三經(jīng)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乳癰;癤腫;腸炎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用于腸炎、乳癰、下肢癤腫。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òu Shān Niú Bànɡ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山牛蒡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ynurus deltoides (Ait.) Nadai [Ono-pordum deltoides Ait;Synurus pu......
  • 《中藥大辭典》:臭山羊拼音注音Chòu Shān Yánɡ別名臭常山(《中國植物圖鑒》),臭苗(《中國藥植志》),大山羊、騷牯羊、地梔子、梔子黃(《貴州民間方藥集》),和常山(《中藥志》),大騷羊(《貴陽民間藥草》),白胡椒、大素藥(《貴州......
  • 別名和常山、胡椒樹、日本常山來源蕓香科臭常山屬植物臭常山Orixa japonica Thunb.,以根、莖、葉入藥。根、莖四季可采,曬干;葉夏秋采集,鮮用。性味苦、辛,涼。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截瘧,止痛,安神。用于風(fēng)熱感冒,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腫痛,胃......
  • 拼音注音Chòu Lǐ Zi別名老鴰眼、老烏眼。出處過去曾將《本經(jīng)》所載鼠李考證為本品,然根據(jù)植物分布,《本經(jīng)》等諸家本草所載鼠李并非本種,當(dāng)為鼠李科植物凍綠 Rhamnus utilis Decne.來源藥材基源:為鼠李科植物達(dá)烏里鼠李的......
  • 拼音注音Chòu Lǐ Pí別名鼠李皮。來源藥材基源:為鼠李科植物達(dá)烏里鼠李Rhamnus davurica pall.的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amnus davurica Pall.采收和儲藏:夏末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