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香附(醋制)300g 木香75g 高良姜75g 陳皮150g 郁金150g 莪術(shù)(醋制)600g 延胡索(醋制)300g 檳榔150g 甘草75g 五靈脂(醋炒)300g
本品為黃褐色至棕褐色的水丸;氣香,味苦、辣。
以上十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理氣,活血,止痛。用于氣滯血瘀導(dǎo)致的胸脅脹滿疼痛,痛經(jīng)。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孕婦禁用。
密閉,防潮。
香附(炙)5千克 良姜1.25千克 黃郁金 2.5千克 莪術(shù)(炙)10千克 五靈脂(炒)5千克 甘草1.25千克 橘皮2.5千克 延胡索(炙)5千克 木香1.25千克 檳榔2.5千克
上藥十味,并研為細(xì)粉,過羅,用冷汗水泛為小丸。
理氣止痛。治寒氣郁滯,胃脘疼痛,兩脅脹滿。
每服6克,溫開水送下。
當(dāng)歸4兩,良姜4兩,五靈脂4兩,莪術(shù)4兩,檳榔4兩,青皮4兩,元胡2兩,郁金2兩,木香2兩,陳皮2兩,姜黃2兩,香附5兩,甘草1兩5錢。
上為末,醋為丸。
理氣止痛。主心胃疼痛。
每服3錢,白開水送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香附(醋制)300g 木香75g 高良姜75g 陳皮150g 郁金150g 莪術(shù)(醋制)600g 延胡索(醋制)300g 檳榔150g 甘草75g 五靈脂(醋炒)300g
性狀本品為黃褐色至棕褐色的水丸;氣香,味苦、辣。
炮制以上十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理氣,活血,止痛。用于氣滯血瘀導(dǎo)致的胸脅脹滿疼痛,痛經(jīn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注意孕婦禁用。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九氣拈痛丸處方香附(炙)5千克 良姜1.25千克 黃郁金 2.5千克 莪術(shù)(炙)10千克 五靈脂(炒)5千克 甘草1.25千克 橘皮2.5千克 延胡索(炙)5千克 木香1.25千克 檳榔2.5千克
制法上藥十味,并研為細(xì)粉,過羅,用冷汗水泛為小丸。
功能主治理氣止痛。治寒氣郁滯,胃脘疼痛,兩脅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6克,溫開水送下。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九氣拈痛丸處方當(dāng)歸4兩,良姜4兩,五靈脂4兩,莪術(shù)4兩,檳榔4兩,青皮4兩,元胡2兩,郁金2兩,木香2兩,陳皮2兩,姜黃2兩,香附5兩,甘草1兩5錢。
制法上為末,醋為丸。
功能主治理氣止痛。主心胃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白開水送下。
摘錄《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