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井邊草

    拼音注音Jǐnɡ Biān Cǎo別名

    黑枸杞、鳳尾草、井口邊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鳳尾蕨科植物粗糙鳳尾蕨的根莖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teris cretica L.var.laeta(Wall.)C.Chr.et Tard.-Blot[P.laeta Wal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900-2600m的河谷、石縫和山林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30-60cm。根莖短,橫生,密生深棕色線狀披針形鱗片,葉近革質(zhì),叢生,二型;葉柄多為紅棕色,粗糙,有小瘤;葉一至二回羽狀分裂,長30-60cm,基部羽片下側(cè)分叉;營養(yǎng)葉裂片長線形,寬可達1.2cm,邊緣有鋸齒;孢子葉裂片長線形,寬4.5-6mm;葉脈羽狀,側(cè)脈有時分叉。孢子囊群線形,沿羽片下面兩側(cè)邊緣著生;囊群蓋膜質(zhì),線形。

    歸經(jīng)

    肝;大腸;膀胱經(jīng)

    性味

    辛;微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活血消腫。主痢疾;腹瀉;水腫;肝炎;膽囊炎;喉痹;泌尿系感染;癰腫瘡毒;風濕痹痛;跌打腫痛;骨折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人參拼音注音Cì Rén Shēn別名刺參、東北刺人參來源五加科刺人參屬植物刺人參Echinopanax elatus Nakai,以根及根狀莖入藥。春季采,曬干。性味甘,溫。功能主治滋補強壯,解熱,鎮(zhèn)咳,調(diào)整血壓。用......
  • 拼音注音Cì Nán Shé Ténɡ別名爬山虎(《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出處《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刺南蛇藤的根、果實或莖。春、秋割取地上莖,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河邊、石坡上。分布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東、浙江等地......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參拼音注音Cì Shēn別名刺仙茅、川參來源川續(xù)斷科刺參屬植物大花刺參Morina bulleyana Forr.,以根入藥。秋冬采集,切片曬干或鮮用。除前種外,尚有細葉刺參Morina delavayi Franch......
  • 拼音注音Cì Yè Sǒnɡ Mù別名鳥不企、雞云木、鷹不扒、雷公木英文名bark of Spinyleaf Aralia出處始載于《福建師范學院學報》。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長刺楤木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alia spinif......
  • 拼音注音Cì Yè Sū Tiě來源藥材基源:為蘇鐵科植物華南蘇鐵的根或種子。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cas rumphii Miq.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我國華南各地廣為栽培,長江流域有盆栽。資源分布:原產(chǎn)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北部、越南、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