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紅花子

    拼音注音Hónɡ Huā Zǐ別名

    紅藍子(《廣利方》),白平子(《藥材資料匯編》)。

    出處

    《本草圖經(jīng)》

    來源

    為菊科植物紅花果實。

    生境分布

    產(chǎn)江蘇等地。

    性狀

    瘦果,長7~8毫米,寬6~7毫米,厚4~5毫米,呈倒卵圓形,外面白色而光滑,具4條肋,前端截形,四角鼓起,中央微凸,基腳鈍而狹,側(cè)面有一凹點。果殼堅脆,里面黑褐色而有光澤。種子淡黃白色,充滿胚乳;切面白色,角質(zhì)狀,無甚氣味,嚼之略有油樣感。

    化學(xué)成分

    種子含油30.2%,種仁含油45~49%。種子油中含亞油酸73.6~78.0%、油酸12.0~15.2%,及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棕櫚油酸;去油的種仁含蛋白質(zhì)61.5~63.4%。

    功能主治

    活血解毒。治痘出不快,婦女血氣瘀滯腹痛。

    ①《開寶本草》:"吞數(shù)顆,主天行瘡子不出。"

    ②《本草圖經(jīng)》:"主產(chǎn)后血病。"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或入丸、散。

    復(fù)方

    ①治斑豆瘡出不快:紅花子一合。捶碎,水半升,煎百沸,去滓,分減服之。(《傷寒總病論》紅花湯)

    ②治腹內(nèi)血氣刺痛:紅藍子一升,搗碎,以無灰酒一大升八合拌了,曝令干,重?fù)v蜜丸如桐子大??崭咕葡滤氖琛#ā侗静輬D經(jīng)》)

    ③治女子中風(fēng),血熱煩渴:紅藍子五大合。微熬,搗碎,旦日取半大匙,以水一升,煎取七合,去滓,細(xì)細(xì)咽之。(《廣利方》)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ì Bàn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褐脈樓梯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latostema brunnelnerve W.T.Wang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0m左右的石灰山山坡林下。資......
  • 《中藥大辭典》:薜荔拼音注音Bì Lì別名木蓮藤(《日華子本草》),辟萼(《質(zhì)問本草》),石壁蓮(《植物名匯》),木瓜藤、膨泡樹、餅泡樹、壁石虎、木壁蓮(《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爬墻虎、風(fēng)不動(《中國藥植志》),彭蜂藤(《福建民間草藥》),石......
  • 拼音注音Bì Lì Guǒ別名王不留行[廣西、廣東]、涼粉果、爬墻虎、木饅頭、木蓮、絡(luò)石藤、風(fēng)不動來源??崎艑僦参镛道驠icus pumila L.,以花序托(俗稱果實)入藥。(其不育枝為絡(luò)石藤一種,參閱“絡(luò)石藤”項下)?;ㄐ蛲谐墒旌蟛烧?.....
  • 《中藥大辭典》:薜荔根拼音注音Bì Lì Gēn出處《福建中草藥》來源為??浦参镛道蟮母?。隨時可采。曬干備用。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舒筋通絡(luò)。治頭痛眩暈,關(guān)節(jié)風(fēng)濕痛,產(chǎn)后風(fēng)。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 拼音注音Bì Lì Zhī來源藥材基源:為??浦参镛道蟮娜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cus pumila L.采收和儲藏:隨時可采。割破莖皮,待乳汁流出后收集。也可取自葉中。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曠野樹上或村邊殘墻破壁上或石灰?guī)r山坡上。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