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錢塘講學盛名傳,尊經維舊成一體

    明末清初,浙江錢塘(今杭州市)曾出現(xiàn)醫(yī)學史上鮮有之繁榮局面。當時,醫(yī)家云集,人才薈萃,習歧黃之學者咸向往之,盛極一時。清代王琦在《侶山堂類辨?跋》中說:“自順治至康熙之初四十年間,外郡人稱武林(錢塘別稱)為醫(yī)藪”??梢娗宄鯐r錢塘在海內影響之大。集結在錢塘的醫(yī)家,行醫(yī)自成一體,講學蔚然成風,研經則大倡維舊尊古,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學術思想和風格。人尊之為“錢塘學派”。

    錢塘學派的開山祖為張卿子。張卿子,名遂辰,號相期,生于明萬歷十七年(公元1589年),卒于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原籍江西,其祖遷居浙江錢塘定居。《仁和縣志》稱他“少贏弱,醫(yī)不獲治,乃自檢方書,上自歧、鵲,下至近代劉、張、朱、李諸大家,皆務窮其旨”。遂辰自學成才,臨證經驗豐富,對傷寒猶有研究。其首倡“維護舊論”,是醫(yī)家中尊王(叔和)贊成(無己)之甚力者。所著《張卿子傷寒論》至今仍是研究傷寒學必讀之書,另外尚著有《張卿子經驗方》、《秘方集驗》。遂辰于醫(yī)學最大貢獻莫過于培植了一批學驗俱富的弟子。這些弟子繼承和發(fā)展了他的學術思想,為維護和恢復醫(yī)經的本來面目相繼作了不懈的努力?!肚迨犯濉氛f他弟子中“以張開之、沈亮辰為最著”,其實不然,遂辰最得意、最著名的弟子當為張志聰和張錫駒。

    錢塘學派早期的主要人物還有盧之頤。之頤字繇生、子由,號晉公,自稱蘆中人,明末清初名醫(yī)。盧氏論醫(yī)講學早于志聰,學術上推崇《內經》,尤尊仲景,與遂辰頗相一致。所撰《痎瘧論疏》,詳細闡發(fā)《素問?瘧論》等篇思想,取方亦甚簡當,另著有《傷寒金鎞疏鈔》、《摩索金匱》、《本草乘雅半謁》、《學古診則》等。

    錢塘學派承上啟下的中堅人物當推張志聰。張志聰,字隱庵,生于明萬歷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約卒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志聰從師張卿子,盡得其傳,而“維舊尊古”思想則更勝其師。一生著作有:《侶山堂類辨》、《本草蒙原》、《素問集注》、《靈樞集注》、《傷寒論集注》、《金匱要略集注》等。由于志聰建侶山堂論醫(yī)講學,同道及生徒從學者甚眾,故名望在遂辰之上,錢塘學派的真正形成可以說是由他完成的。志聰除同學張開之,沈亮辰、張錫駒外,尚有莫仲超等十多人,其門人有朱濟公等十多人,堪稱一代大師。

    錢塘學派著名的代表人物還有張錫駒和高世拭。張錫駒,字令韶,生于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卒年不詳。其不僅傳師兄志聰研究傷寒之學,而且還獨到地認為《傷寒論》是治百病的全書,提出以治傷寒之法醫(yī)治雜病。其著作有《傷寒論直解》、《胃氣論》等。高世拭,字士宗,生于明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卒年不詳?!肚迨犯濉份d:世拭“少時家貧,初讀時醫(yī)通俗諸書。年二十三,即出療病,頗有稱。后自病,時醫(yī)治之益劇,久之不藥自愈。翻然悔之,乃從張志聰講論軒歧、仲景之學,歷十年,悉窺精奧。遇病必究其本末,處方不流俗”。世拭一生追隨張志聰,撰有《素問直解》、《醫(yī)學真?zhèn)鳌返戎?。門人有王子佳等近十人。

    錢塘學派后期的重要人物是仲學輅。學輅字昂庭,清光緒間名醫(yī)。初行醫(yī)于寧波一帶,后為稟承本派先師之業(yè),返錢塘開設杭垣醫(yī)局,詳解開示,傳先師之學于后世。一時同道弟子萃于醫(yī)局,有名者如李寶庭、程遜齋、施瑞春、章椿柏、林紓青和王紹庸等。值得一提的是,錢塘學派的幾部重要著作,如《內經集注》、《傷寒論綱目》等因戰(zhàn)亂至清末競罕有存者,大有失傳之險,學輅與同道弟子不遺余力廣為搜集,終于獲完本付官醫(yī)局重刊,使本派重要著述得以流傳。學輅著作有《本草祟原集說》,是在志聰、世拭的《本草祟原》基礎上增補校訂并另加按語而成。

    錢塘學派的醫(yī)事活動主要有辦學、治療和研經。錢塘學派擁有許多造詣精深的醫(yī)家,且代有聞人,得益辦學非淺?!肚迨犯濉贩Q:“明末,杭州盧之頤、繇父子著書講明醫(yī)學,志聰繼之。構侶山堂,召同志講論其中,參考經論,辨其是非。自順治中至康熙初,四十年間,讀軒歧之學者咸歸之”。這段記載生動地反映了錢塘學派建堂辦學、論醫(yī)講經的盛況與聞名。在侶山堂從學者常有數(shù)十人之眾,其規(guī)模遠非一般醫(yī)家?guī)熗絺魇诳杀?。志聰故后,其弟子高世拭主持侶山堂,繼續(xù)其師事業(yè)。錢塘學派之辦學不僅出人才,而且出成果。他們以五年時間共同編撰了深獲后世好評的《素問集注》與《靈樞集注》,開創(chuàng)了集體創(chuàng)作之先河,在醫(yī)學史上不失為一段佳話。

    侶山堂講學的內容主要反映在張志聰所撰的《侶山堂類辨》和高世拭所撰的《醫(yī)學真?zhèn)鳌分?。這二本著作內容豐富,切于實用,均兼顧了理論與臨癥,堪稱醫(yī)學師徒授受較佳教材。

    侶山堂是浙江省較早的民間開設的中醫(yī)教育機構,其辦學形式,講學內容與教育方法尚待繼續(xù)探討。據(jù)張志聰在《侶山堂類辨》所云,構侶山堂于“胥山之陰,娥媚之麓”言考核,其遺址當在今杭州市城隍山腳糧道山附近??上У氖?,侶山堂在乾隆年間竟毀于兵燹。

    過去有人認為錢塘學派是些理論學家,極少臨癥。其實,這個學派的主要人物無不醫(yī)術高超。張卿子以善治傷寒而名聞四方,各地求診者無數(shù),門庭若市為常事。以致后人稱他的住處為“張卿子巷”(今杭州市橫河橋附近的蒲昌巷)。遂辰在所撰《蓬宅編詩集》序中云:“余自白下歸……善病,喜讀黃帝書,見同病者惻惻然相哀憐,為之決死生,辨強弱,……遂婦孺知名,幾乎長安市上不能鑿懷遁矣?!笨梢娝敃r的診療業(yè)務是相當繁忙的?!肚迨犯濉份d有他醫(yī)案二則,如“塘棲婦人傷寒,十月熱不得汗,或飲以錦黃下之,主人慎,延遂辰脈之曰:脈強,舌黑而有光,投錦黃為宜。此人舌黑而潤,此附子證也。不汗者氣弱耳,非參、芪助之不可。一劑而汗?!逼浔孀C之精細,用藥之大膽,可窺一斑。

    盧之頤業(yè)醫(yī)幾十年,至晚年雖雙目俱朦,仍診療不斷,并口授子婿記錄己得?!秱H山堂類辨?跋》稱:“蓋其時盧君晉公治療奇疾輒效,名動一時。”

    張志聰先祖九代世醫(yī),他自己懸壺數(shù)十年之久,在臨床上注重人體的氣機,如用化氣行水法治療水腫,(詳見《侶山堂類辨》)及用益氣法治療瘤閉(詳見清?王琦《侶山堂類辨?跋》)等,見識高超,非一般醫(yī)家所能相埓。

    高世拭在兒科臨癥方面造詣較深。當時天花肆行,時醫(yī)多執(zhí)清利溫補之成法。士宗據(jù)志聰?shù)慕涷?,總結出一套切于臨床實用的治療方藥,并以辨痘的形態(tài)來判斷預后。從《醫(yī)學真?zhèn)鳌匪d幾則治療痘疹的驗案來看,療效是比較高的。

    仲學輅主持杭垣醫(yī)局二十余年,若非醫(yī)林高手,醫(yī)業(yè)焉能如此興旺不衰?故章炳森(字椿柏,章太炎先生長兄)稱他“講醫(yī)一宗本經、長沙,及張氏、高氏,疏方用藥,神妙變化”(《木草崇原集說?序》)。

    對醫(yī)學經典著作的探討研究是錢塘學派師生所從事的主要工作,數(shù)十年間,代代相承,從未間斷,它最能反映錢塘學派學術思想特色。

    錢塘學派的學術思想特色可以概括為四個字:維舊尊古。他們主張學歧黃術必潛心研讀醫(yī)經,而除《內經》與仲景之書外,其他都不可讀,甚至認為《難經》也是后人偽作而不足信。這顯然失之片面。然而,他們反對對醫(yī)學經典著作的隨意增減章節(jié)與竄修,為了恢復醫(yī)經的本來面目下苦功夫,他們端本洞源,引經據(jù)典,著書立說,且前赴后繼數(shù)十年之久。這種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與持之以恒的精神委實可敬。

    錢塘學派最早研究《傷寒論》的是張卿子。他認為“仲景之書,精入無論,非善讀,未免滯于語下。諸家論述,各有發(fā)明,而聊攝成氏引經析義,尤稱詳洽,如抵牾附會,間或時有,然諸家莫能勝之,初學不能舍此索途也。悉依舊本,不敢專取。”他以成氏《注解傷寒論》為藍本,根據(jù)臨證的切身體會,并參合朱肱等諸家說,撰成《張卿子傷寒論》。他雖然很推崇成注本,但也不盲從。如對《辨痙濕暍脈證篇》中某些條文的成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張志聰研究《傷寒論》不僅繼承了張遂辰“維護舊論”的觀點,而且還提出了更有力的論據(jù),取得的成果也比遂辰大。他雖為遂辰門徒,但對遂辰的觀點并非全盤接受,不少地方的見解和遂辰頗不一致,如對成無己的許多主要論點,他都持有異議,遠不如遂辰那樣贊賞成氏。張志聰對《傷寒論》的研究有許多獨到之處和精辟的見解,值得一提的是他奠定了《傷寒論》的氣化學說,認為“學者當于大論中之五運六氣承之,傷寒之義,思過半矣”。他提出不通讀《素問》中的七篇“大論”,不懂五運六氣就談不上學《傷寒論》。志聰還提出了《傷寒論》以護養(yǎng)胃氣為重要法則,對后學甚有啟迪。由此,張錫駒還專門著述了《胃氣論》來發(fā)揮其師兄的這一思想。張志聰研究《傷寒論》前后歷時二十余年,著作曾三易其稿:初集為《傷寒論宗印》,二集為《傷寒論綱目》,三集為影響最大的《傷寒論集注》。《集注》是他一生研究《傷寒論》的結晶,也是錢塘學派的代表作。仲學輅評介《集注》說:“凡陰陽氣血之生始出入,臟腑經絡之交會貫通,無不了如指掌矣。隱庵之功,豈在仲景之下歟?!?/p>

    張錫駒所撰《傷寒論直解》,基本上是“依隱庵《集注》之分章節(jié)?!钡麑Τ墒系脑u價不如志聰那樣偏激,認為“有成注而書得以傳”??梢才u了成氏注文的艱晦,指出“有成注而意反艱滯?!彼摹秱撝苯狻酚捎谖挠钔ㄋ住①|樸不浮,問世后流傳較廣,深為醫(yī)家所習誦。古吳薛公望還曾編過《傷寒論直解證歌訣》,載于唐大烈的《吳醫(yī)匯講》中。

    高世拭雖無研究《傷寒論》的專著面世,但他協(xié)助其師張志聰,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尤其是在志聰故世厲,他輯補了《傷寒論集注》,并使之付梓?!都ⅰ返奈挠钅苋绱藴\明,不能不說是得力于世拭之筆力。

    錢塘學派中對《內經》研究的醫(yī)家主要是張志聰和高世拭,代表作為張志聰?shù)摹秲冉浖ⅰ泛透呤朗玫摹端貑栔苯狻贰F涮厣饕亲⑨屃η笸暾?。在他們之前,一般醫(yī)家以《靈樞》只言針道而單注《素問》。其間雖有馬玄臺氏全注作《內經發(fā)微》,但馬氏在注《靈樞》時亦以言針道見長。錢塘學派認為《素問》言起病之源,以闡發(fā)病機為主;《靈樞》雖專言針道,但針藥同理,包含治病之理,以闡發(fā)治法為主,故將兩者合參,方為全面。其次,錢塘學派發(fā)揮集體力量,采用了集體編纂的方法,以張志聰為主,同學參訂,門人核正,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與力量,歷時五年終于完成。這在《內經》注家中及醫(yī)學史上是少見的。在注釋中,錢塘學派在文字上下了一番苦心,力求注釋淺明易懂,以利醫(yī)理之闡發(fā)。張志聰因經文太玄奧而著《集注》予以疏通,而高世拭又因志聰《集注》文尚艱晦而再撰《直解》。另外,士宗的《直解》在??狈矫嫦铝撕艽蟮墓Ψ颉?/p>

    錢塘學派形成于清初,發(fā)達于康乾,延伸至光緒,歷二百余年而不衰,在我國醫(yī)學史上有著比較深遠的影響,為祖國醫(yī)學之發(fā)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它在醫(yī)學史上應該有自己的一席之她,它值得中醫(yī)界作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探討。

更多中藥材
  • 為什么稍微吃一些食物就覺得撐呢?其實主要是因為胃動力不足所造成,胃動力不足導致吃進去的食物難以消化,一直就停留在咱們這個胃里面,然后造成我們吃一點點東西就會有一種撐脹的感覺,那么該怎么辦呢?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三招第一招,不要坐著,要站著,生......
  • 看很多粉絲問我,中醫(yī)看病為什么要看舌苔呢?舌苔呢究竟能看出什么來呢?中醫(yī)認為,舌為心之苗竅,因為脾之外候,舌頭通過經絡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地跟五臟六腑相通,不同的是啊,舌面的區(qū)域對應不同的臟腑,舌的中部呢一般是屬于脾胃,舌尖主心肺,舌的兩邊呢,......
  • 您是不是經常覺得口渴,特別是晚上的時候,心里總感覺口干口渴,甚至會被渴醒,不喝點水就睡不著,非常呢影響睡眠,有些人呢,甚至睡前喝很多的水也沒有用,不僅口干,而且還會出現(xiàn)夜尿多的問題,要頻繁的起夜,那半夜口干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造成口干的三個......
  • 癥狀:很多濕氣重的人呢,都會有早起困倦,口臭,面容憔悴,舌邊有齒痕,整個人每天都是渾渾噩噩地失去了活力,所以祛濕成了頭等大事。那么如何祛濕呢?第一,飲食調節(jié),我們可以吃一些利水化濕,健脾益胃的食物,像是山藥,薏米,紅豆,冬瓜啊等等都是可以的......
  • 頸椎病的手法治療,其中有一類就是椎動脈型頸椎病,那么它的癥狀就是一個頭暈,經常我們說這種小關節(jié)紊亂,導致我們頸椎破壞之后,那么它就會出現(xiàn)椎動脈的供血這種不夠,過性的痙攣,導致一過性缺血系列癥狀。這個很多病人到恐懼,脖子不太敢動,越不動越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