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紅簕菜、梨葉懸鉤子
薔薇科紅簕鉤Rubus pirifolicus Smith,以根入藥。
四川、廣東、廣西。
淡、澀,涼。
清肺涼血,解郁。主治肺熱咳血,胸悶咳嗽。
鮮根2~3兩,干者減半,燉豬瘦肉或沖白糖服。
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梨葉懸鉤子的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Rubus pirifolius Smith
采收和儲(chǔ)藏:秋、冬季挖根洗凈,切片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低海拔的山地較陰蔽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臺(tái)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
梨葉懸鉤子 攀援灌木。枝有柔毛和扁平短鉤刺。單葉,近革質(zhì);葉柄長(zhǎng)達(dá)1cm,密生柔毛,有稀疏皮刺;托葉分離,早落,條裂,有柔毛;葉片卵形,長(zhǎng)6-11cm,寬3.5-5.5cm,先端急尖至短漸尖,基部圓形,邊緣具不整齊粗鋸齒,兩面脈上有毛,側(cè)脈5-8對(duì),在下面突起。圓錐花序頂生或生于上部葉腋內(nèi),密生灰黃色短柔毛;花梗長(zhǎng)4-10mm,苞片條裂成3-4枚線狀裂片,有柔毛;萼筒淺杯狀,內(nèi)外兩面密生短柔毛,有腺點(diǎn)?;ò咨?,徑1-1.5cm,花瓣長(zhǎng)3-5mm,短于萼片,雄蕊多數(shù),花絲線形;雌蕊5-10,通常無毛。聚合果橢圓形,直徑1-1.5cm,帶紅色,有少數(shù)小核果?;ㄆ?-7月,果期8-10月。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氣候和濕潤(rùn)環(huán)境,耐寒不耐旱,忌積水。一般土壤均能種植。
栽培技術(shù) 用分株繁殖法。于春季萌芽前或秋季末將根蘗苗挖出,分成單株,剪去枝條的2/3,春季可直接栽種,秋季挖出的苗要進(jìn)行假植越冬,次年春種植。栽種時(shí)按行株距60cm×50cm開穴,每穴栽1-2株,栽后覆土、踏實(shí)、淋水。
田間管理 栽后1-2年中耕除草2-3次,追施人畜糞水一次。
肺;肝經(jīng)
酸;澀;涼
清肺止咳;行氣解郁。主肺熱咳嗽,氣滯脅痛,脘腹脹痛
內(nèi)服:煎湯,10-30g;鮮品60-90g;或燉豬瘦肉。
《新華本草綱要》:根:味酸、澀、性涼。有清肺涼血、解郁的功能。用于肺熱咳嗽、胸悶。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紅簕菜、梨葉懸鉤子
來源薔薇科紅簕鉤Rubus pirifolicus Smith,以根入藥。
生境分布四川、廣東、廣西。
性味淡、澀,涼。
功能主治清肺涼血,解郁。主治肺熱咳血,胸悶咳嗽。
用法用量鮮根2~3兩,干者減半,燉豬瘦肉或沖白糖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紅簕鉤拼音注音Hónɡ Lè Gōu英文名root of Pearleaf Raspberry出處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來源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梨葉懸鉤子的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Rubus pirifolius Smith
采收和儲(chǔ)藏:秋、冬季挖根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低海拔的山地較陰蔽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臺(tái)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
原形態(tài)梨葉懸鉤子 攀援灌木。枝有柔毛和扁平短鉤刺。單葉,近革質(zhì);葉柄長(zhǎng)達(dá)1cm,密生柔毛,有稀疏皮刺;托葉分離,早落,條裂,有柔毛;葉片卵形,長(zhǎng)6-11cm,寬3.5-5.5cm,先端急尖至短漸尖,基部圓形,邊緣具不整齊粗鋸齒,兩面脈上有毛,側(cè)脈5-8對(duì),在下面突起。圓錐花序頂生或生于上部葉腋內(nèi),密生灰黃色短柔毛;花梗長(zhǎng)4-10mm,苞片條裂成3-4枚線狀裂片,有柔毛;萼筒淺杯狀,內(nèi)外兩面密生短柔毛,有腺點(diǎn)?;ò咨?,徑1-1.5cm,花瓣長(zhǎng)3-5mm,短于萼片,雄蕊多數(shù),花絲線形;雌蕊5-10,通常無毛。聚合果橢圓形,直徑1-1.5cm,帶紅色,有少數(shù)小核果?;ㄆ?-7月,果期8-10月。
栽培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氣候和濕潤(rùn)環(huán)境,耐寒不耐旱,忌積水。一般土壤均能種植。
栽培技術(shù) 用分株繁殖法。于春季萌芽前或秋季末將根蘗苗挖出,分成單株,剪去枝條的2/3,春季可直接栽種,秋季挖出的苗要進(jìn)行假植越冬,次年春種植。栽種時(shí)按行株距60cm×50cm開穴,每穴栽1-2株,栽后覆土、踏實(shí)、淋水。
田間管理 栽后1-2年中耕除草2-3次,追施人畜糞水一次。
歸經(jīng)肺;肝經(jīng)
性味酸;澀;涼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行氣解郁。主肺熱咳嗽,氣滯脅痛,脘腹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鮮品60-90g;或燉豬瘦肉。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味酸、澀、性涼。有清肺涼血、解郁的功能。用于肺熱咳嗽、胸悶。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