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蔓胡頹子根

    《中藥大辭典》:蔓胡頹子根拼音注音Màn Hú Tuí Zǐ Gēn出處

    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來源

    為胡頹子科植物蔓胡頹子根皮。全年可采。

    性味

    《貴州草藥》:"味酸微澀,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消腫,止血。治痢疾,水瀉,風(fēng)濕痹痛,肝炎,胃病,吐血,痔血,血崩,跌打腫痛。

    ①《廣西藥植名錄》:"根皮:接骨,治瘡疥。"

    ②《貴州草藥》:"清熱,利濕,止血。"

    ③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cè)》:"祛風(fēng)活絡(luò),行氣止痛,消腫解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8錢。

    復(fù)方

    ①治水瀉或痢疾:牛奶子根一兩,煎水服。

    ②治吐血:牛奶子根五錢,煎水服。

    ③治血痢或痔瘡出血:牛奶子根五錢至一兩。煮甜酒水服。

    ④治血崩:牛奶子根四兩,赤芍三錢。熬甜酒吃。(①方以下出《貴州草藥》)

    ⑤治跌打瘀積腫痛,吐血:蔓胡頹子干根五至八錢。水煎服。(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⑥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急性睪丸炎,慢性肝炎,胃病,河豚中毒,狗咬傷:蔓胡頹子根三至六錢。水煎服。(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蔓胡頹子根拼音注音Màn Hú Tuí Zǐ Gēn別名

    牛奶子根。

    英文名Root of Glabrous Elaeagnus出處

    出自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來源

    藥材基源:為胡頹子科植物蔓胡頹子Elaeagnus glabra Thunb.和角花胡頹子Elaegnus gonyanthes Benth.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1.Elaeagnus glabra Thunb.2.Elaegnus gonyanthes Benth.

    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幸免可采,挖根,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丘陵、山地的灌木叢中。

    2.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

    資源分布:1.分布于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2.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1.蔓胡頹子 常綠蔓生或攀援援灌木,高達(dá)6m。無刺,稀具刺;幼枝密被銹色鱗片。單葉互生;葉輛長5-8mm;葉片革質(zhì)或薄革質(zh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12cm,寬2.5-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全緣,上面綠色,光亮,下面灰綠色,被褐色鱗片?;鼙汇y白色和散生少數(shù)褐色鱗片,常3-7朵密生于葉腋短小枝上成傘形總狀花序;萼筒漏斗形,長4.5-5.5mm,裂片2.5-3mm;雄蕊的花絲長不超過1mm;花柱細(xì)長,無毛,先端彎曲。果實(shí)長圓形,稍有汁,長14-19mm,被銹色鱗片,成熟時(shí)紅色?;ㄆ?-11月,果期翌年4-5月。

    2.角花胡頹子 本種與蔓胡頹子的主要區(qū)別點(diǎn)為:花單生,萼筒顯著四角形(角柱狀),裂片長3.5-4.5mm,網(wǎng)狀脈在上面極明顯,易于識(shí)別。

    歸經(jīng)

    肝;脾;大腸經(jīng)

    性味

    味辛;微澀;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通淋止血;散瘀止痛。主痢疾;腹瀉;黃疸型肝炎;熱淋;石淋;胃痛;吐血;痔血;血崩;風(fēng)濕痹痛;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

    復(fù)方

    ①治水瀉或痢疾:牛奶子根一兩。煎水服。②治吐血:牛奶子根五錢,煎水服。③治血痢或痔瘡出血:牛奶子根五錢至一兩。煮甜酒水服。④治血崩:牛奶子根四兩,赤芍三錢。熬甜酒吃。(①方以下出《貴州草藥》)⑤治跌打痰積腫痛,吐血:蔓胡頹子干根五至八錢。水煎服。(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⑥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急性辜丸炎,慢性肝炎,胃病,河豚中毒,狗咬傷:蔓胡頹子根三至六錢。水煎服。(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各家論述

    1.《廣西藥植名錄》:根皮:接骨,治瘡疥。

    2.《貴州草藥》:清熱,利濕,止血。

    3.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cè)》:祛風(fēng)活絡(luò),行氣止痛,消腫解毒。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ào Zi Yǎn Jinɡ Guǒ別名大羅傘、山豆根來源藥材基源:為紫金牛科植物紐子果的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rdisia virens Kurz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洗凈,切段,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2......
  • 別名老熊花來源錦葵科豹子眼睛花Abutilon sinense Oliv.,以根皮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辛,涼。功能主治消炎,接骨。主治肝炎,淋巴腺炎,乳頭炎,瘡癤,骨折,腳癬。用法用量2錢。外用鮮品適量搗爛外敷。治療腳癬用酒精浸泡涂......
  • 拼音注音Bào Pí Zhānɡ別名揚(yáng)子木姜子、剝皮楓、花殼柴英文名Chinese Litse出處始載于《中國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豹皮樟的根及莖皮。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itsea coreana Lévl.var. sine......
  • 拼音注音Bào Pí Gū別名豹皮香菇、白香菇來源藥材基源:為白蘑科真菌潔麗香菇的子實(shí)體。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entinus lepideus Fr.[Agaricus lepideus Fr.]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
  • 《中藥大辭典》:豹肉拼音注音Bào Ròu出處《別錄》來源為貓科動(dòng)物豹的肉。性味甘酸,溫。①《別錄》:“味酸,平,無毒?!阿凇肚Ы稹な持巍罚骸八幔瑴?,無毒?!阿邸度杖A子本草》:“微毒。“④《醫(yī)林纂要》:“甘,溫?!肮δ苤髦微佟秳e錄》:“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