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海螺厴

    拼音注音Hǎi Luó Yǎn來源

    藥材基源:為骨螺科動物脈紅螺和皺紅螺等的厴。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Rapana uenosa(Valenciennes)[Rapana thomasiana Crosse]2.Rapana bezoar(Linnaeus)

    采收和儲藏:捕得海螺后,取厴,洗凈,晾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 1.幼螺多生活于低潮線附近的巖石間;成體多棲息于低潮線以下數(shù)米至數(shù)十米深的細(xì)沙或多泥的海底。能捕食其他軟體動物。雌雄異體,產(chǎn)卵期約5-8月,卵產(chǎn)在甲殼質(zhì)的狹長卵袋中,每一卵袋包含卵子數(shù)百至數(shù)千個,于水溫23-26℃時,3-4星期即可變成面盤幼蟲,破袋而出,過一段時間長成幼螺,2年可達(dá)性成熟。

    2.生活于低潮線附近及19-41m深的泥沙質(zhì)海底。

    資源分布: 1.我國沿海分布很廣,以北方沿海為最多。

    2.我國分布于東海、南海。

    原形態(tài)

    1.脈紅螺,貝殼略近梨形,質(zhì)堅厚,一般殼高50-120cm,寬45-95mm,大者高可達(dá)150mm,寬120mm,螺層約6層,每層寬度增加迅速,穎合線淺。殼頂尖細(xì),光滑。螺旋部較低。體螺層的中上部極膨大,基部漸縮小。殼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齊蝗螺肋和細(xì)的生長線。肩角結(jié)節(jié)突起,在體螺層上結(jié)節(jié)成三角形,特別突出,有時呈棘狀。于肩角的下方還有3-4條具結(jié)節(jié)突起的粗肋。殼面黃褐購,具棕褐色斑點。殼口大,長卵形,內(nèi)面杏紅色,有次光。前溝短寬,外唇厚,邊緣具有與螺肋相應(yīng)的缺刻。內(nèi)唇后方薄,后溝不明顯,貼附于體螺層上,前方加厚,向外伸卷,與體螺層前部的螺肋共同形成假臍。厴角質(zhì),橢圓形,堅固而厚棕紅色,核位于靠外唇的邊緣。體柔軟,頭部前腹面有口,頭上有觸角1對,各有一黑色小眼。足部寬大,灰黑色。

    2.皺紅螺,貝殼略近梨形,質(zhì)堅厚,一般殼高77-97mm,寬58-74mm,螺層約7層縫合線淺,在縫合線下方常形成強的皺褐體螺層極膨大,尤其是體螺層的肩角上部具有顯著的薄片狀褐疊。在肩角下部有2-3條帶有片狀結(jié)節(jié)的螺肋,殼表黃褐色,或具紅褐色斑點。殼口大,卵圓形。周圍白以或查紅色。厴角質(zhì),紅褐色。其他形狀近似前種。

    性味

    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中耳炎;頑瘡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焙干研末調(diào)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ǐnɡ Guǒ Hú Jì Shēnɡ別名有柄槲寄生、桂花寄生、油桐寄生、寄生茶、刀葉槲寄生出處始載于《海南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桑寄生科植物柄果槲寄生的帶葉莖枝。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scum multinerve (Ha......
  • 拼音注音Bǐnɡ Mǎ Bó來源藥材基源:為軸灰包科真菌軸灰包的子實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daxis pistillaris (L.ex Pers.) Fr.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去泥砂雜質(zhì),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砂土地表。......
  • 拼音注音Bǎi Lè ér Chá來源為豆科柏勒樹屬植物柏勒樹Dichirostachys glomerata (Forsk) Chiov. 的枝的水煎浸膏。生境分布生于熱帶灌叢、熱帶稀樹干草原和過渡森林里。分布于廣州。原形態(tài)有刺灌木或小喬......
  • 《中國藥典》:柏子仁拼音注音Bǎi Zǐ Rén英文名SEMAN PLATYCLADI來源本品為柏科植物側(cè)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的干燥成熟種仁。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種子,曬干,除去種皮,收集種仁......
  • 《中藥大辭典》:柏枝節(jié)拼音注音Bǎi Zhī Jié出處《唐本草》來源為柏科植物側(cè)柏的樹枝。化學(xué)成分木材含揮發(fā)油,其中大部分是倍半萜醇,約占50%,中有雪松醇,韋得醇,α-,β-及γ-叩巴萜醇,α-異叩巴萜醇,α-及β-側(cè)柏萜醇,β-異側(cè)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