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甘蕉根

    拼音注音Gān Jiāo Gēn出處

    《別錄》

    來源

    為芭蕉科植物甘蕉根莖。全年可采。

    化學成分

    根含酚類。

    歸經

    《得配本草》:"入足陽明經。"

    性味

    甘澀,寒。

    ①《別錄》:"大寒。"

    ②《唐本草》:"味甘,寒,無毒。"

    ③廈門《新醫(yī)療法與中草藥選編》:"甘澀,大寒。"

    注意

    《得配本草》:"多服動冷氣,胃弱脾弱,腫毒系陰分者禁用。"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解毒。治熱喘,血淋,熱癤癰腫。

    ①《別錄》:"主癰腫結熱。"

    ②《唐本草》:"搗汁服,主產后血脹悶,敷腫,去熱毒亦效。"

    ③《本草求原》:"治一切腫毒,發(fā)背欲死,血淋澀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兩;或搗汁。外用:搗汁涂或搗爛敷。

    復方

    ①治麻疹肺熱痰喘:鮮香蕉根二錢,馬齒莧一兩,六月霜八錢。合搗爛絞汁,燉微溫,去沫內服。(《泉州本草》)

    ②預防白喉:鮮香蕉根一兩,蟛蜞菊五錢。水煎服。

    ③治血淋:鮮香蕉根四兩,旱蓮草一兩。水煎服。

    ④治熱癤腫毒:鮮香蕉根搗爛,外敷患處。(②方以下出廈門《新醫(yī)療法與中草藥選編》)

    臨床應用

    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取新鮮香蕉根去皮洗凈,搗爛絞汁,每日1000~1500毫升,分多次口服,每次少量,以服后不嘔吐為度。亦可加蜂蜜適量調味?;杳哉呖捎帽秋暋R话惴?~4天后體溫即逐漸下降。待體溫穩(wěn)定在37.5℃左右時,可逐步減量,至癥狀基本消失后停藥。據觀察,病人服香蕉根汁后,先出現(xiàn)泄瀉、尿量增多現(xiàn)象,隨之高熱迅速下降,病情好轉。并無因水分排泄增多而產生脫水之弊。由于解決了高熱問題,從而避免或減輕了驚厥和呼吸衰竭等險象,使病情得以轉化。服用香蕉根汁后大便泄瀉較多是正?,F(xiàn)象;如無泄瀉并出現(xiàn)腹脹者,則熱度便難以下降,病情就會惡化。故在服香蕉根汁期間,忌用冬眠藥和阿托晶類藥物,以免抑制胃腸蠕動引起腹脹。如服藥后無泄瀉,可配合灌腸或口服元明粉1~2錢,1日2次。在使用本法同時仍應配合物理降溫,使高熱得到迅速控制。治療117例,治愈110例,有后遺癥1例,死亡6例。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硨磲拼音注音Chē Qú別名車渠(《海藥本草》)出處《海藥本草》來源為硨磲科動物鱗硨磲或其同屬動物的貝殼。生境分布生活在潮間帶珊瑚礁間。分布我國南海諸島。原形態(tài)貝殼巨大,重而堅厚。卵圓形,殼頂位于貝殼中央,殼頂前方有一長卵形......
  • 拼音注音Chē Qú Ròu來源藥材基源:為硨磲科動物鱗硨磲和長硨磲等的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Tridacna squamosa Lamarck2.Tridacna elongata Lanmarck[Trdacna (Chamest......
  • 《中國藥典》:磁石拼音注音Cí Shí別名吸鐵石、活磁石、靈磁石、磁鐵石英文名MAGNETITUM來源本品為氧化物類礦物尖晶石族磁鐵礦,主含四氧化三鐵(Fe3O4)。采挖后,除去雜石。性狀本品為塊狀集合體,呈不規(guī)則塊狀,或略帶方形,多具棱角......
  • 拼音注音Chènɡ Gǎn Shēnɡ Má別名斑麻、麻沙菜、白花根、米點菜、土升麻(《貴州民間藥物》),貓兒翻甑、搬倒甑(《貴州草藥》)。出處《貴州民間藥物》來源為菊科植物白鼓釘的根。秋季采收,曬干。生境分布野生于濕潤山坡、草地,或溪旁。......
  • 《中藥大辭典》:秤桿草拼音注音Chènɡ Gǎn Cǎo別名搬倒甑、野升麻、麻秤桿、白升麻、紅升麻、土升麻。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來源為菊科植物山蘭的全草或根。夏秋季采。生境分布多生于山坡向陽處草叢中及溝邊。分布長江以南各地。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