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古鉤藤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古鉤藤拼音注音Gǔ Gōu Ténɡ別名

    半架牛、牛奶藤、大暗消、大葉百葉藤、白漿藤、白馬連鞍、牛角藤、斷腸草[廣西]

    來源

    蘿藦科白葉藤屬植物古鉤藤Cryptolepis buchananii Roem. et Schult.,以入藥,也藥用。全年可采,切片曬干,或鮮用。

    性味

    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舒筋活絡(luò),消腫止痛,解毒。用于腰痛,腹痛,跌打損傷,骨折,癰瘡,癬。

    用法用量

    每服1分,研末沖服,或泡酒服。外用適量,搗爛或根、葉研末敷患處。

    摘錄《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古鉤藤拼音注音Gǔ Gōu Ténɡ別名

    白葉藤(《藥學(xué)學(xué)報(bào)》(9):,561,1963),白馬連鞍、牛角蘑,斷腸草(《廣西藥植名錄》),大暗消、半架牛、白都宗、白漿藤(《云南中草藥》)。

    出處

    《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力蘿藦科植物古鉤藤

    生境分布

    多生于陽(yáng)坡,攀援于其他樹上。分布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攀援灌木。單葉對(duì)生;革質(zhì);長(zhǎng)圓形或橢圓形,長(zhǎng)9~14厘米,寬3~5.5厘米,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先端鈍或近圓形,具小尖,全緣,上面無毛,下面幼時(shí)被灰白色短茸毛,老時(shí)無毛;具柄?;斏蛞干?,為疏散的聚傘花序;花冠黃色,5裂,裂片狹披針形,長(zhǎng)約8毫米;副花冠具鱗片5,棒狀。蓇葖果圓柱狀,從中部以上漸細(xì)尖,長(zhǎng)約10厘米,質(zhì)硬,直徑1~1.5厘米。種子黑色,長(zhǎng)圓形,長(zhǎng)約1厘米,壓扁,頂部有長(zhǎng)毛?;ㄆ?月。

    化學(xué)成分

    根含強(qiáng)心甙白葉藤甙。

    藥理作用

    云南產(chǎn)白葉藤根中提出的白葉藤甙,可使蛙心停止于收縮狀態(tài),使在位兔心及離體豚鼠心臟收縮力加強(qiáng)、心率減慢,繼而出現(xiàn)心率不整,最后停止于收縮期,豚鼠心電圖觀察表現(xiàn)典型的強(qiáng)心甙作用。最小致死量(鴿法)2.914±0.37毫克/公斤,與側(cè)金盞花甙2.829土O.023毫克/公斤接近。24小時(shí)后測(cè)定其平均蓄積率(鴿)為32.5%,較洋地黃毒甙蓄積性低,但較毒毛旋花子甙G高。

    性味

    《云南中草藥》:"淡,平,有毒。"

    功能主治

    活血,消腫,鎮(zhèn)痛。治跌打傷,骨折,腰疼腹痛,水腫。

    ①《云南中草藥》:"舒筋活絡(luò),消腫鎮(zhèn)痛。"

    ②治水腫。(《藥學(xué)學(xué)報(bào)》10(9):561,1963)

    ③《廣西藥植名錄》:"發(fā)散,催乳。"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研末,0.5~1分;或浸酒。

    復(fù)方

    治跌打損傷,骨折,腰痛,腹痛:半架牛根研末,每服一分;或每用二錢,泡酒二斤,每次五毫升,日服三次。(《云南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古鉤藤拼音注音Gǔ Gōu Ténɡ別名

    白葉藤、白馬連鞍、牛角藤、半架牛、白都宗、大暗消、白漿藤、大奶漿藤、海上霸王

    出處

    出自《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蘿藦科植物古鉤藤的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ryptolepis buchananii Roem.et Schult.[ Trachelospermum cavaleriei Levl.]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1500m的山地疏林中或密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木質(zhì)藤本。全株具乳汁。莖皮紅褐色,有斑點(diǎn),小枝無毛。葉對(duì)生;葉片紙質(zhì),長(zhǎng)圓形或橢圓形,長(zhǎng)10-18cm,寬4.5-7.5cm,先端圓形具小尖頭,基部闊楔形,表面綠色,背面蒼白色,兩面均無毛;側(cè)脈近水平橫出,每邊約30條。聚傘花序腋生,花蕾長(zhǎng)圓形,先端尾狀漸尖,長(zhǎng)約1cm,旋轉(zhuǎn);花萼5裂,裂片闊卵形,內(nèi)面基部具10個(gè)腺體;花冠黃白色,裂片披針形,向右覆蓋;副花冠裂片5,先端鈍,著生于花冠筒喉部之下;雄蕊離生,著生于花冠筒的中部,背部具長(zhǎng)硬毛,腹部粘生在柱頭基部;花粉器匙形,四合花粉藏在載粉器內(nèi);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花柱極短,柱頭盤狀5棱,先端突尖2裂。蓇葖2,叉開成直線,長(zhǎng)達(dá)8cm,外果皮具縱條紋。種子卵圓形,先端具白色絹質(zhì)種毛,種毛長(zhǎng)約3.5cm。花期3-8月。果期6-12月。

    化學(xué)成分

    根含白葉藤甙(cryptolepisin)[1].

    藥理作用

    1.云南產(chǎn)白葉藤根中提出的白葉藤甙,可使蛙心停止于收縮狀態(tài),使在位兔心及離體豚鼠心臟收縮力加強(qiáng)、心率減慢,繼而出現(xiàn)心率不整,最后停止于收縮期,豚鼠心電圖觀察表現(xiàn)典型的強(qiáng)心甙作用。最小致死量(鴿法)2.914士0.37mg/kg,與側(cè)金盞花甙(Adonidine)2.829士0.023mg/kg接近。24小時(shí)后測(cè)定其平均蓄積率(鴿)為32.5%,較洋地黃毒甙蓄積性低,但較毒毛旋花子甙G高。

    2.同屬植物Cryptolepis sanguinolenta Schlechter中提出的Cryptolepine,靜脈注射后有明顯的降壓作用,主要由于擴(kuò)張血管所致,此外尚能降低體溫。

    性味

    微苦;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

    舒筋活絡(luò);消腫解毒;利尿。主跌打骨折;癰瘡;疥癬;腰痛;腹痛;水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研末,0.3g;或浸酒。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干品研末敷。

    各家論述

    1.《云南中草藥》:舒筋活絡(luò),消腫鎮(zhèn)痛。

    2.[《藥學(xué)學(xué)報(bào)》1963,10(9):561]:治水腫。

    3.《廣西藥植名錄》:發(fā)散,催乳。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鶴藤根拼音注音Bái Hè Ténɡ Gēn別名白膏藥根。出處《本草求原》性味澀甘,平。功能主治寬筋壯骨,浸酒用。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白鶴藤根拼音注音Bái Hè Ténɡ Gēn別名白膏藥根英文名Root o......
  • 拼音注音Bái Lónɡ Tou出處《南京民間藥草》來源為菊科植物山萵苣的根。春、夏采。生境分布產(chǎn)江蘇、河南。原形態(tài)原植物詳“山萵苣“條。性狀幼苗時(shí),根呈塊狀,簇生。卵圓形,肉質(zhì),表面黃褐色,平滑;老時(shí)伸延呈圓錐形而細(xì)長(zhǎng),側(cè)生支根。纖細(xì),干......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白龍穿彩別名白龍串彩、白龍蒼、白龍昌菜、白花益母草、膿瘡草來源唇形科盤澤草屬植物白龍穿彩Panzeria alashanica Kupr.,以全草入藥。夏季花未開或初開時(shí)割取全草,曬干。性味辛、微苦,平。注意孕婦及無瘀者......
  • 《中藥大辭典》:百兩金拼音注音Bǎi Liǎnɡ Jīn別名八爪龍、八爪金龍(《草木便方》),開喉劍、葉下藏珠、狀元紅(《天寶本草》),山豆根、鐵雨傘、真珠涼傘(《福建中草藥》),野猴棗、珍珠傘(江西《草藥手冊(cè)》)。出處《本草圖經(jīng)》來源為紫......
  • 拼音注音Bǎi Liǎnɡ Jīn Yè出處《福建中草藥》來源為紫金牛科植物百兩金的葉片?;瘜W(xué)成分莖、葉含紫金牛酸、巖白菜素。性味《福建中草藥》:“微咸,涼?!肮δ苤髦巍斗诸惒菟幮浴罚骸鞍鼡p傷,涂諸瘡,通淋?!罢洝吨兴幋筠o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