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鳳尾貫眾

    《中藥大辭典》:鳳尾貫眾拼音注音Fènɡ Wěi Guàn Zhònɡ出處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為鱗毛蕨科植物刺葉耳蕨全草。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喜生陰處石上。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3~17厘米。根莖直立,具葉柄殘基,表面被膜質(zhì)鱗片,鱗片披針形,淺棕色,先端尖,邊緣具齒;根叢生,纖細堅韌,黑棕色。1回羽狀復葉簇生;葉柄長4~5厘米,基部具鱗片,闊卵形,淺棕色,邊緣有不明顯細齒1葉軸下端被有狹細鱗片;小葉互生,菱狀卵形,先端漸尖,邊緣具刺,大小不一,以基部上側(cè)1枚顯著增大,耳狀,葉頂及齒端均呈刺狀,葉片基部闊楔形,偏斜,不對稱,兩面均被短毛。孢子囊近圓形,散生,棕色。

    性味

    性平,味辛微苦澀。

    功能主治

    止血。治便血,鼻衄,婦女崩漏。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鳳尾貫眾拼音注音Fènɡ Wěi Guàn Zhònɡ別名

    貫眾耳蕨

    英文名Herb of Acanthophyllous Shield Fern出處

    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刺葉耳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stichum acanthophyllum(Franch.)Christ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挖出后洗凈,鮮用或切碎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2800m的山坡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植株高8-50cm。根莖短而直立,連葉柄密被深棕色、卵圓形大鱗片,先端長鉆狀,常扭曲,邊緣有鋸齒。葉片披針形,先端漸尖頭,基部不變狹,一回深羽裂;羽片4-7對,披針形,長約2cm,近羽裂,有羽片3-4對,或下部數(shù)對羽片為羽狀,向上的羽片僅基部上側(cè)有1片分離的小羽片;裂片近圓形或橢圓形,全緣,先端有1長刺狀硬尖頭,葉上面光滑,下面被棕色、纖維狀鱗毛;葉軸密被紅棕色、鉆形小鱗片,脫落后留有痕跡。孢子囊群每裂片有2-4個;囊群蓋深棕色,邊緣有不整齊的小齒,早落。

    歸經(jīng)

    肝經(jīng)

    性味

    平;辛;微苦;澀;寒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主便血;鼻衄;婦女崩漏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

    臨床應用

    鳳尾貫眾投入水缸,可解水毒。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百合花拼音注音Bǎi Hé Huā出處《滇南本草》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花蕾?;瘜W成分參見“百合“條。歸經(jīng)《滇南本草》:“入肺?!靶晕丁兜崮媳静荨罚骸靶晕⒑?,味甘微苦?!白⒁狻兜崮媳静荨罚骸胺斡酗L邪者忌用?!肮δ苤髦螡櫡?.....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味參拼音注音Bǎi Wèi Shēn別名小棕皮來源百合科肺筋草屬植物百味參Aletris lanuginosa Bur. et Franch.,以全草入藥。秋季采收,洗凈曬干。性味辛、微苦,溫。功能主治補虛斂汗,止血。......
  • 拼音注音Bǎi Wèi Yè別名沙癩葉、三股筋來源樟科百味葉Neocinnamomum poilanei H. Liou,以葉、根皮、莖皮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甘、辛,溫。功能主治祛瘀活血,散寒止痛。主治風濕關節(jié)疼痛,跌打瘀血腫痛,骨折,......
  • 拼音注音Bǎi Wěi Sǔn別名石竹根(《草木便方》),竹林梢、萬花梢(《分類草藥性》),黃牛尾巴(《貴州民間方藥集》),竹林霄(《四川中藥志》)。出處《貴州民間方藥集》來源為百合科植物萬壽竹之根莖及根。夏,秋間采收。生境分布生于低山區(qū)林......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百日草來源菊科百日草Zinnia elegans Jacq.,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長江流域各省有栽培。功能主治清熱利尿。主治痢疾,淋癥,乳頭癰。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患處。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