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對葉百部

    拼音注音Duì Yè Bǎi Bù別名

    大百部、野天門冬根、山百部

    英文名Tuber Siemona Root來源

    為百部科植物對葉百部Stemona tuberosa L.的塊根。

    生境分布

    生于向陰處灌木林下、溪邊、路邊及山谷和陰濕巖石上。主產(chǎn)湖北、廣東、福建、四川、貴州。

    原形態(tài)

    多年生攀援草本,高可達5m。莖上部纏繞。葉通常對生,廣卵形,長8~30cm,寬2.5~10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淺心形,全緣或微波狀,葉脈7~ll條;葉柄長4~6cm?;ㄒ干?;花下具一披針形的小苞片;花被片4,披針形,黃綠色,有紫色脈紋。蒴果倒卵形而扁?;ㄆ?~6月,果期7~8月。

    性狀

    塊根較粗大,長10~26cm,直徑1~2cm;表面淡灰黃色,縱皺紋較淺;質(zhì)較堅實。

    化學成分

    含對葉百部堿(tuberostemonine)、異對葉百部堿(isotuberootemonine)、次對葉百部堿(hypOtubcro6temonInc)、氧化對葉百部堿(oxytuberstemonine)、斯替明堿(stemine)、斯替寧堿(stenine)等。

    性味

    味苦。

    功能主治

    同直立百部。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毛委陵菜別名熱干巴[蒙名]來源薔薇科白毛委陵菜Potentilla conferta Bunge,以根入藥。生境分布內(nèi)蒙古。性味苦、酸,涼。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止血。主治子宮功能性出血。鼻衄。用法用量配方用,1~2錢。......
  • 拼音注音Bái Máo Cǎo別名伏地蜈蚣草(《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出處《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來源為紫草科植物紫筒草的全草。夏季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于草原、沙漠地區(qū)的固定沙地、山坡、沙質(zhì)地。分布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陜西等地。原形態(tài)......
  • 《中藥大辭典》:白毛藤拼音注音Bái Máo Ténɡ別名苻(《爾雅》),蜀羊泉、谷菜(《本經(jīng)》),鬼目草(《爾雅》郭璞注),白草(《別錄》),排風、白幕(《本草拾遺》),鬼目菜(《吳志》),天燈籠、和尚頭草(《綱目拾遺》),望冬紅、酸尖菜......
  • 《中藥大辭典》:白毛藤根拼音注音Bái Máo Ténɡ Gēn出處《福建民間草藥》來源為茄科植物白英的根。夏、秋采收。性味①《四川中藥志》:“性平,味苦辛,無毒。“②《重慶草藥》:“味甘,性平微寒,無毒。“功能主治治風火牙痛,頭痛,瘰疬,......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毛蛇拼音注音Bái Máo Shé別名石祈蛇、上樹蛇、白毛伸筋、石蠶、毛石蠶、巖蠶、白毛巖蠶、老鼠尾來源為骨碎補科陰石蕨屬植物圓蓋陰石蕨Humata tyermanni S. Moore,以根狀莖入藥。全年可采,洗凈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