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參耆益氣湯

    《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五:參耆益氣湯處方

    人參 黃耆 白術 五味 麥冬 陳皮 炮附子 炙甘草

    功能主治

    主厥瘧而兼氣虛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五《準繩·類方》卷一:參耆益氣湯處方

    人參1錢半,黃耆1錢半,白術1錢半,五味子20粒(捶碎),麥門冬(去心)1錢,陳皮1錢,炙甘草1錢。

    功能主治

    氣虛陽厥,脈伏,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

    水2鐘,加生姜3片,大棗2個,煎至8分,食前服。

    陽虛,加附子(童便煮)1錢。

    摘錄《準繩·類方》卷一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生艾蒿數(shù)升。功能主治食諸肉骨哽。用法用量水、酒共1斗,煮取3-4升,稍稍飲之。摘錄方出《外臺》卷八引《肘后方》,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二四......
  • 別名艾葉酒處方白艾蒿10束(每束如升許大,凈擇水洗,銼細)。制法煮取濃汁,拌曲末,一如常醞法,酒熟去糟取清酒。功能主治大風癩病,身體面目俱有瘡痍,惡汁自出。用法用量艾葉酒(《圣濟總錄》卷十八)。摘錄《圣濟總錄》卷十八......
  • 處方好醋、艾。制法好醋炆艾。功能主治驗胎。主過月或月數(shù)未足,難明是否有孕者。用法用量服半盞后,腹中翻,大痛,是有孕;不為痛,定無。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二......
  • 《楊氏家藏方》卷十五:艾附丸處方白艾葉 枳殼(去瓤,取凈)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臍)當歸(洗,焙)赤芍藥 沒藥(別研)木香各30克(炮)沉香15克制法上藥為細末,將艾葉并枳殼用米醋于沙鍋內(nèi)煮,令枳殼爛,同艾細研為膏,和藥末為丸,如梧......
  • 處方破故紙2錢,五味子1錢半,肉豆蔻(面炮)1錢,吳茱萸7分,炒陳艾2錢,厚附片2錢。功能主治溫中暖臟。主妊娠虛寒,腰腹疼痛,精神不振,憎寒喜熱,少腹冷,小便清長,食少,舌淡苔白,脈沉遲。用法用量水煎,食遠服。如胸脘不舒,去五味,加廣皮。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