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大板山蚤綴

    拼音注音Dà Bǎn Shān Zǎo Zhuì來源

    藥材基源:為石竹科植物大板山蚤綴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enaria tapanshanensis Tsui

    采收和儲藏:6-7月采集全草,晾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800-4400m的高山草甸或高山礫石帶。

    資源分布:產(chǎn)于青海黃南、海北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2-10cm。莖簇生,下部具柔毛,上部具黑色腺柔毛。莖下部的葉鱗片狀,長3-4mm,寬1-1.5mm;莖上部的葉卵狀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0.5-1.5cm,寬1.5-5mm,先端急尖,邊緣近先端具稍硬柔毛,基部狹窄,中肋顯著。聚傘花序,1-3花;花梗長0.5-1.5cm,密被黑色腺柔毛;萼片5,長圓狀披針形,長5-8mm,寬2-3mm,先端急尖,邊緣狹膜質(zhì),2輪,內(nèi)輪僅背面中部被黑色腺柔毛,而外輪則背面和邊緣均被黑色腺柔毛;花瓣5,倒卵形,長0.7-1cm,寬約4mm,先端微凹,基部漸狹成爪,白色;雄蕊10,花絲扁,纖細(xì),長5-6mm,花藥黑紫色;子房橢圓形,具柄,長約2mm,含6-8(-13)枚胚珠,花柱2,長2.5mm?;ㄆ?-8月。

    性味

    淡;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解毒。主風(fēng)濕熱痹;腹水;小便不利;瘡癤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2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國藥典》:柏子仁拼音注音Bǎi Zǐ Rén英文名SEMAN PLATYCLADI來源本品為柏科植物側(cè)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的干燥成熟種仁。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種子,曬干,除去種皮,收集種仁......
  • 《中藥大辭典》:柏枝節(jié)拼音注音Bǎi Zhī Jié出處《唐本草》來源為柏科植物側(cè)柏的樹枝?;瘜W(xué)成分木材含揮發(fā)油,其中大部分是倍半萜醇,約占50%,中有雪松醇,韋得醇,α-,β-及γ-叩巴萜醇,α-異叩巴萜醇,α-及β-側(cè)柏萜醇,β-異側(cè)柏......
  • 拼音注音Bǎi Shù別名柏、香扁柏來源柏科柏屬植物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Chamaecyparis funebris (Endl.) Franco],以種子、葉和樹脂等入藥。種子于球果秋季未裂開前采摘;樹脂......
  • 《中藥大辭典》:柏樹葉拼音注音Bǎi Shù Yè出處《分類草藥性》來源為柏科植物柏木的枝葉。全年可采,剪取枝葉,陰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公路旁、古墓和廟宇等處常栽培。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原形態(tài)柏木,又名:香柏(《三輔舊事》),香扁柏、垂......
  • 《中藥大辭典》:柏樹果拼音注音Bǎi Shù Guǒ別名柏樹子(《分類草藥性》),香柏樹子(《四川中藥志》)。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柏科植物柏木的果實(shí)。8~10月,果實(shí)長大而未裂開時采收。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柏樹葉“條。性味苦澀,平。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