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多齒蹄蓋蕨

    拼音注音Duō Chǐ Tí Gài Jué英文名Many Toothed Lady Fern出處

    始載于《蕨類名詞及名稱》。

    來源

    藥材基源:為蹄蓋蕨科植物多齒蹄蓋蕨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thyrium multidentatum (Doell.)Ching[A.filix-foemina Roth.var.multidentatum Doel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挖取根莖,除去須根,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900m的林下濕地、路邊、溪溝旁或石縫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及山東等地。

    原形態(tài)

    植株高610-120cm。根莖短,頂端和葉柄基部密被棕褐色、較大的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22-55cm,基部黑褐色,向上禾稈色,偶有小鱗片;葉片卵狀披針形,長40-60cm,寬20-30cm,先端漸尖,基部圓楔形,葉軸和羽軸下面略被淡棕色卷縮的腺毛,三回羽裂;羽片15-18對,互生,斜上向,基部1對略縮短,中部羽片披針形,長15-20cm,寬4.5-6cm,先端長漸尖,基部截形,二回羽裂;小羽片25-28對,互生,裂片10-15對,斜展,披針形,向上漸變狹,邊緣和先端均有長而尖的鋸齒;葉脈羽狀,側(cè)脈2-4對,單一。孢子囊群多為彎鉤形或馬蹄形,每裂片上有1-4對,基部裂片上常有3對;囊群蓋與囊群同形,表面上有顆粒狀紋飾。

    歸經(jīng)

    肺;胃;腸經(jīng)

    性味

    微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殺蟲。主蟲積腹痛;預(yù)防流感;麻疹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有清熱解毒、殺蟲的功能。用于蟲積腹痛,并預(yù)防流感及麻疹。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蚌蘭葉拼音注音Bànɡ Lán Yè別名紅蚌蘭葉(廣東中藥》Ⅱ)出處《廣東中藥》Ⅱ來源為鴨跖草科植物紫萬年青的葉。春、秋均可采收,曬干或鮮用。生境分布多栽培供觀賞。分布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原形態(tài)紫萬年青,又名:紫蒀、紫蘭、......
  • 拼音注音Bànɡ Lán Huā別名蚌花、紫萬年青花、荷包蘭、蚌蘭衣、菱角花、紅蚌蘭花、州部隊英文名Oyster Rhoeo出處出自《嶺南采藥錄》來源藥材基源:為鴨跖草科植物紫萬年青的花。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oeo discolor(L......
  • 拼音注音Bànɡ Ké Cǎo別名咳嗽草、大鐵樹把、半灌木千斤拔來源豆科蚌殼草Moghania fruticulosa (Wall. ex Call.) Wang et Tang,以根入藥。生境分布廣東、廣西、云南。性味微苦、甘,涼。功能主......
  • 《中藥大辭典》:蚌殼草根拼音注音Bànɡ Ké Cǎo Gēn別名咳嗽草、大鐵掃把出處《紅河中草藥》來源為豆科植物半灌木千斤拔的根。秋、冬采。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區(qū)半山坡灌木林中。分布云南、廣東、廣西等地。原形態(tài)半灌木,幼枝被毛。單......
  • 《中藥大辭典》:蚌淚拼音注音Bànɡ Lèi別名活蚌水(《本經(jīng)逢原》),蚌清水(《泉州本草》)。出處《綱目拾遺》來源為蚌科動物背角無齒蚌、褶紋冠蚌或三角帆蚌等蚌類的體內(nèi)分泌液。功能主治清熱,明目,解毒。治消渴,赤眼,燙傷。①《日華子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