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品為苦木科植物鴨膽子樹的成熟種子。
入大腸經(jīng)。
苦,寒。
脾胃虛弱者禁用。
治痢,抗瘧。用于久痢、休息痢、瘧疾。
去殼取仁(切勿將仁敲破,以膠囊或桂圓肉或饅頭皮包果吞服。治痢,每次用十粒至十五粒,每天服三次,連服七天。治瘧,每次七至十二粒,每天服三次,連服五天至七天。外用適量,去殼打爛敷局部。
(1)為治休息痢的要藥,凡冷積久痢,乍輕乍重,或愈后復(fù)發(fā),大便乍紅乍白,或硬或溏者,均可用本品單獨(dú)服用。
鴨膽子一藥,在本草文獻(xiàn)方面,使載于清代《本草綱目拾遺》,原為治冷痢久瀉的要藥。近人根據(jù)前人對(duì)于冷痢癥狀的描述,用治阿米巴痢疾,療效頗好。并且由于本品能治阿米巴痢疾,有殺滅阿米巴原蟲的作用,故又試用本品殺滅瘧原蟲,在臨床上用治瘧級(jí),也具有很好療效。本品對(duì)腸胃道有刺激作用,凡脾胃虛弱者禁用。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本品為苦木科植物鴨膽子樹的成熟種子。
歸經(jīng)入大腸經(jīng)。
性味苦,寒。
注意脾胃虛弱者禁用。
功能主治治痢,抗瘧。用于久痢、休息痢、瘧疾。
用法用量去殼取仁(切勿將仁敲破,以膠囊或桂圓肉或饅頭皮包果吞服。治痢,每次用十粒至十五粒,每天服三次,連服七天。治瘧,每次七至十二粒,每天服三次,連服五天至七天。外用適量,去殼打爛敷局部。
備注(1)為治休息痢的要藥,凡冷積久痢,乍輕乍重,或愈后復(fù)發(fā),大便乍紅乍白,或硬或溏者,均可用本品單獨(dú)服用。
鴨膽子一藥,在本草文獻(xiàn)方面,使載于清代《本草綱目拾遺》,原為治冷痢久瀉的要藥。近人根據(jù)前人對(duì)于冷痢癥狀的描述,用治阿米巴痢疾,療效頗好。并且由于本品能治阿米巴痢疾,有殺滅阿米巴原蟲的作用,故又試用本品殺滅瘧原蟲,在臨床上用治瘧級(jí),也具有很好療效。本品對(duì)腸胃道有刺激作用,凡脾胃虛弱者禁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