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鴨肫衣

    《中藥大辭典》:鴨肫衣拼音注音Yā Zhūn Yī別名

    鴨肫內(nèi)皮(《本草求原》),鴨肫皮(《藥材資料匯編》),鴨內(nèi)金(《中藥形性經(jīng)驗鑒別法》)。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鴨科動物家鴨砂囊的角質(zhì)內(nèi)壁。將鴨殺死后,取出鴨肫,剖開,剝?nèi)?nèi)壁,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

    動物形態(tài)詳"白鴨肉"條。

    性狀

    干燥砂囊內(nèi)壁,呈類圓形盤片狀,如雞內(nèi)金而較厚,表面呈黑綠色或紫黑色,稍有皺紋。質(zhì)松,斷面角質(zhì)。氣腥,味微苦。

    功能主治

    治諸骨鯁,噎膈翻胃。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研末,0.5~1錢。

    復(fù)方

    ①治諸骨鯁:鴨肫衣炙研,水服一錢,取其消導(dǎo)。(《綱目》)

    ②治噎膈翻胃:鴨肫衣數(shù)十個。曬干微炒,為末,每早燒酒送下六分,頻服。(《經(jīng)驗廣集》鴨肫散)

    備注

    本品在四川、云南及湖南等地,與雞內(nèi)金同等使用。參見"雞內(nèi)金"條。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鴨肫衣拼音注音Yā Zhūn Yī別名

    鴨肶胵、鴨肫內(nèi)皮、鴨肫皮、鴨內(nèi)金

    英文名Membrane of duck gizzard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鴨科動物家鴨的砂囊角質(zhì)內(nèi)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as domestica Linnaeus.

    采收和儲藏:宰鴨去內(nèi)臟時,摘下砂囊(鴨肫),剖開,剝?nèi)?nèi)壁,曬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鴨喜合群,膽怯。無飛翔力,善游泳。主食谷類、蔬菜、魚蟲等。

    資源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飼養(yǎng),定型的3個類型為北京鴨、金定鴨(卵用麻鴨)、高腳鴨(卵肉兼用型)。

    原形態(tài)

    家鴨,家禽。嘴長而扁平,頸長,體扁。翅小,覆翼羽大。用面如舟底。尾短,公鴨尾有卷羽4枚。羽毛甚密,色有全白、栗殼、黑褐等不同。公鴨頸部多黑色而有金綠色光澤,且叫聲嘶啞。腳矮,前3趾有蹼,后1趾略小。

    性狀

    性狀鑒別,本品呈碟形片狀或破碎,厚約1.5mm,外表面暗綠色或黃棕色,內(nèi)表面黃白色,皺紋粗且少,近邊緣有溝紋。質(zhì)硬,斷面角質(zhì)。氣腥,味微苦。

    炮制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篩去灰屑。

    歸經(jīng)

    脾;胃經(jīng)

    性味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消食;化積。主食積脹滿;噯腐吞酸;噎膈翻胃;諸骨哽喉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服,3-6g;研末,1.5-3g。

    復(fù)方

    ①治諸骨鯁:鴨肫衣炙研,水服一錢,取其消導(dǎo)。(《綱目》)②治噎膈翻胃:鴨肶胵數(shù)十個。曬干微炒,為末,每早燒酒送下六分,頻服。(《經(jīng)驗廣集 》鴨肫散)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Tónɡ Huā別名鸚哥花(《天中記》)出處《本草圖經(jīng)》來源為豆科植物刺桐的花。功能主治《本草圖經(jīng)》:“主金瘡,止血。“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敷。摘錄《中藥大辭典》......
  • 《中藥大辭典》:刺梨拼音注音Cì Lí別名茨梨(《分類草藥性》),文先果(《四川中藥志》),團糖二(《四川常用中草藥》)。出處《綱目拾遺》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刺梨的果實。生境分布生長于中山及低山地區(qū)的溝旁、路邊或灌木林旁。分布江蘇、湖北、四川、......
  • 《中藥大辭典》:刺梨葉拼音注音Cì Lí Yè出處《草木便方》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刺梨的葉片。功能主治①《草木便方》:“療疥,癰,金瘡?!阿凇顿F陽民間藥草》:“治小兒熱瘡,搗敷;外痔,焙干,研末,麻油調(diào)敷。亦可煎服?!罢洝吨兴幋筠o典》《中華本......
  • 拼音注音Cì Lí Zǐ別名文光果、刺檳榔果、木梨子、繅絲花來源薔薇科薔薇屬植物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以根及果入藥。夏季采果,秋季挖根,曬干或鮮用。性味酸、澀,平。功能主治根:消食健脾,收斂止瀉。用于食積腹脹,痢......
  • 《中藥大辭典》:刺梨根拼音注音Cì Lí Gēn別名茨藜子根(《天寶本草》),茨藜根(《貴陽民間藥草》)。出處《草木便方》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刺梨的根。7~8月采?;瘜W(xué)成分根、莖均含鞣質(zhì)。四川產(chǎn)的根皮含鞣質(zhì)。又含維生素B-2.4%,維生素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