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單花金絲桃

    拼音注音Dān Huā Jīn Sī Táo別名

    花生草、觀音草、雙筋草、劉寄奴。

    來源

    藥材基源:為藤黃科植物長瓣金絲桃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ypericum monanthemum Hook.f.et Thoms.ex Dver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200-3600m的山坡或溝邊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長瓣金絲桃 多年生草本,高10-40cm。根狀莖短,具多數(shù)紅褐色纖維狀須根。莖直立或基部膝曲狀,紅褐色,具不明顯的2縱線棱,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單葉對生,均勻排列于莖上,下部莖葉很快枯萎,中上部莖葉無柄或近無柄;葉片寬三角狀卵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3.5cm,寬8-25mm,先端鈍尖或鈍,基部近心狀楔形或圓形,驟狹成極短柄,上面干時變褐色,下面略帶綠白色,邊緣有黑色腺點,全面散布透明或黑色腺點,側(cè)脈每邊4-5條。二歧聚傘狀花序,頂生,通常3-7花,但常退化成1花;苞片狹卵形或披針形,邊緣有流蘇狀具柄的黑色腺體,全面散布有黑腺條;花瓣金黃色,狹卵圓形,長1.5cm,寬4.5mm,無腺點或在上部邊緣有黑腺點;雄蕊3束,每束13-15枚,花藥具黑腺點;子房卵球形,花柱3,自基部分離。蒴果卵球形,成熟時紅褐色,有腺條紋。種子圓柱形,淡黃褐色,兩側(cè)有龍骨狀突起,表面有細(xì)蜂窩紋。花期7-8月,果期9-10月。

    性味

    微苦;平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主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iàn Dòu Cài別名山芹菜、山芹、五指疳、鴨腳板、藍(lán)布正出處本品始載于《救荒本草》,云:變豆菜生輝縣荒野中,其苗葉初作地攤野生,葉似地牡丹極大,又鋸齒尖,其后葉中分生莖叉,梢葉頗小,上開白花,其葉味甘……“據(jù)其所述形態(tài),即指......
  • 《全國中草藥匯編》:壁虎拼音注音Bì Hǔ別名守宮、爬壁虎、爬墻虎、蝎虎、天龍來源守宮科動物無疣壁虎Gekko subpalmatus Gunther,以干燥全體入藥。夏秋捕捉,摔死或開水燙死,曬干或焙干。東北和華東地區(qū)產(chǎn)一種無蹼壁虎Gek......
  • 《全國中草藥匯編》:壁錢拼音注音Bì Qián別名壁繭、壁蟢窩來源壁錢科動物壁錢蟲Uroctea compactilis Koch,以活個體或所結(jié)的卵囊入藥。四季可采,開水燙死,曬干或焙干即得。性味咸、苦,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用于咽......
  • 《中藥大辭典》:壁錢幕拼音注音Bì Qián Mù別名壁繭(《本草拾遺》),白蟢窠(《海上方》),壁錢窠幕、白蛛窠(《綱目》),壁蟢窠(《外科全生集》),喜兒窠(《溫?zé)峤?jīng)緯》),壁錢繭(《陸川本草》),壁蠶繭(《藥材學(xué)》)。出處《本草拾遺》......
  • 《全國中草藥匯編》:寶蓋草拼音注音Bǎo Gài Cǎo別名接骨草[昆明]、蠟燭扦草、蓮臺夏枯草、佛座草、燈籠草來源唇形科野芝麻屬植物寶蓋草Lamium amplexicaule L.的全草。春夏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性味辛、苦,平。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