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草本三角楓

    《中藥大辭典》:草本三角楓拼音注音Cáo Běn Sān Jiǎo Fēnɡ出處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為傘形科植物川滇變豆菜全草。秋季采收。

    性味

    微苦,溫。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濕,利筋骨。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疼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草本三角楓拼音注音Cáo Běn Sān Jiǎo Fēnɡ別名

    變豆菜、肺形草、山芹菜

    英文名Herb of Szechwan-Yunnan Sanicle出處

    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川滇變豆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anicula astrantifolia Wolff ex Kresch.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全株無毛。根粗短,有多數(shù)細(xì)長支根。莖直立,上部立,上部2-4叉狀分枝。基生葉葉柄長5-20cm,基部有寬膜質(zhì)鞘。葉片近革質(zhì),心狀三角形成圓腎形,長2.5-8cm,寬2.5-9cm,掌狀三溶裂,中間裂片寬倒卵形,側(cè)面裂片鞭形卵狀披針形,有時(shí)又有1-2深缺刻,邊緣有粗圓鋸齒,齒端有短尖頭,掌狀脈3-5。復(fù)傘形花序頂生;總苞片數(shù)個(gè),線形;傘輻少數(shù);小總苞片7-10,線形;小傘形花序有花約10個(gè);萼齒線狀披針形;花瓣倒卵形,白色或粉紅色;花柱向外展開。雙懸果倒圓錐狀,長約2mm,下面皮刺短,上部皮刺呈鉤狀,金黃色或紫紅色;分生果橫剖面呈圓形,胚乳腹面平直,油管小,不明顯。花、果期7-10月。

    歸經(jīng)

    歸肝經(jīng)

    性味

    味辛;微苦;性曙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濕;通經(jīng)絡(luò)。主風(fēng)濕痹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g;或泡酒。外用:適量,煎湯外洗。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樗白皮拼音注音Chū Bái Pí?jiǎng)e名樗皮(《日華子本草》),臭椿皮(《滇南本草》),苦椿皮(《陜西中藥志》)。出處《藥性論》來源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根部或干部的內(nèi)皮。春季采收,挖取樹根,刮去外面粗皮,以木棒輕輕捶之,使皮部與......
  • 拼音注音Chū Jī別名紅娘子、灰花蛾來源藥材基源:為蠟蟬科動(dòng)物樗雞的成蟲。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Lycorma delicatula White采收和儲(chǔ)藏:7-8月捕捉,捕后蒸死或烤死,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多九棲于樗、榆、刺槐、女貞及多......
  • 《中藥大辭典》:橙葉拼音注音Chénɡ Yè出處《嶺南采藥錄》來源為蕓香科植物甜橙的葉片?;瘜W(xué)成分橙葉含揮發(fā)油0.2~0.3%,其中的主要成分為芳樟醇、檸檬醛和檸檬烯等。功能主治《嶺南采藥錄》:“搗爛敷瘡,能止疼散瘀?!罢洝吨兴幋筠o典》《......
  • 《中藥大辭典》:橙子拼音注音Chénɡ Zi別名橙(《上林賦》),黃橙(張籍),金橙(蘇軾),金球、鵠殼(《綱目》)。出處《食性本草》來源為蕓香科植物香橙的果實(shí)。10月間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生境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
  • 《中藥大辭典》:橙子核拼音注音Chénɡ Zi Hé出處《本草圖經(jīng)》來源為蕓香種植物香橙的種子?;瘜W(xué)成分種子含脂肪油、蛋白質(zhì),以及苦味成分黃柏內(nèi)酯和鬧米林。功能主治治疝氣,淋病,腰痛。①《綱目》:“面鼾粉刺,濕研,夜上涂之?!阿凇侗静萸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