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論曰。斑疹之病。其狀各異。瘡發(fā)腫于外。屬少陽三焦相火。謂之斑。小紅靨行于皮膚之中不出者。
屬少陰君火也。謂之疹。凡顯斑證者。若自吐瀉者。慎勿治。則多吉。謂邪氣上下皆出也。大凡瘡疹。首尾皆不可下。恐妄動而生變。此謂少陽通表宜和之也。當先安其里以解毒。次微發(fā)之。安里解毒者。謂能安和五臟。防風湯是也。如大便不秘。次微發(fā)之。微發(fā)之藥。錢氏方中甚多。宜選用之。如大便過秘。宜微利之。當歸丸棗變百祥丸是也。
初知是斑疹。若便發(fā)之。令斑并出。小兒難禁。是使別生他證也。首尾不可下者。首曰上焦。尾曰下焦。若已吐利。不可下也。便宜安里藥三五服。如能食大便秘者內實。宜微疏利之。若內虛而利者。宜安里藥三五服。
末后一服。調微發(fā)之藥服之。大抵用安里之藥多。發(fā)表之藥少。秘則微疏之。邪氣不并出。能作番次。使小兒易禁也。身溫者順。身涼者逆。則宜服防風湯以和之。
防風湯
防風(一兩)地骨皮黃芍藥枳殼荊芥穗牛蒡子(以上各半兩)上為細末。溫水調下?;驗榇帜<宸X。更妙。
治大便秘而內實能食。宜
當歸丸。
當歸(五錢)黃連(二錢半)大黃(二錢)甘草(一錢炙)先將當歸熬作膏子。入藥三味為丸。漸次服十丸。妙。
治斑疹大便秘結。
棗變百祥丸。
大戟(去骨一兩)棗(三個去核)上二味。用水一碗。煎至水盡為度。去大戟不用。將棗焙干。可和劑旋丸。從少至多。以利為度。
五臟病各有所見證熱則從心。寒則從腎。嗽而氣上則從肺。風從肝。瀉從脾。假令瀉見嗽而氣上。脾肺病也。瀉白益黃散合而服之。又宜黃芩濃樸湯白術濃樸湯。謂脾苦濕肺苦燥氣則上逆也。其證先瀉。
又兼面色黃。腸鳴呦呦者是也。如見渴熱多者。當服濃樸湯。不渴熱少者。當服白術濃樸湯。其他五勝若有兼證。皆如此類。然更詳后說。四時經移用藥。
假令春分前。風寒也。宜用地黃羌活防風?;虻攸S丸及瀉青丸相間服之。春分后。風熱也。宜用羌活防風黃芩。或瀉青丸用導赤散下之。立夏之后。熱也。用三黃丸導赤散。夏至后。濕熱也。宜導赤瀉黃散合而服之。
或黃芩甘草白術茯苓之類。為勝濕之藥。立秋后。宜用益黃散瀉白散。陳皮濃樸人參木香之類。秋分后。用瀉白散。立冬之后。地黃丸主之。謂腎不受瀉也。大凡小兒斑疹。已發(fā)有瘡有聲音者。乃形病氣不病也。無瘡無聲音者。乃氣病形不病也。有瘡而無聲音者。是形氣俱病也。后一證。當清利肺氣。八風湯或涼膈散。大黃芒硝亦可。或如圣湯加大黃?;虬宋肚蓟顪哟簏S。此是春時發(fā)斑。謂之曰風斑耳。瘡疹者。內經云。痛癢瘡瘍。
皆屬心火。斑子者。是相君行命三焦真陽氣之所作也。若氣入肺。變膿胞。入肝為水胞。自病為斑。心乃君火。
入于皮作癮疹。為肺主皮毛。心不害肺金。此乃君之德也。未瘡而發(fā)搐。乃外感寒邪內發(fā)心熱而發(fā)搐。用茶湯下解毒丸?;蛳堑攸S湯主之。已發(fā)便稠密。情勢如針頭者。當輕發(fā)其表涼其內。連翹升麻湯主之。若斑已發(fā)稠密甚而微喘。飲水有熱證。當以去風藥微下之。若出不快。清便自調。知為在表不在里。當微發(fā)之。升麻葛根湯主之。若有干黑陷身不大熱。大小便澀。則知熱在內。當煎大黃湯。下宣風散。身表大熱者。表證未罷。
不可利大便。若斑疹已出。見小熱小便不利者。當利小便。已發(fā)后有余毒不散。為復有身熱癰瘡之類。當用解毒之藥。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熱病學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論曰。斑疹之病。其狀各異。瘡發(fā)腫于外。屬少陽三焦相火。謂之斑。小紅靨行于皮膚之中不出者。
屬少陰君火也。謂之疹。凡顯斑證者。若自吐瀉者。慎勿治。則多吉。謂邪氣上下皆出也。大凡瘡疹。首尾皆不可下。恐妄動而生變。此謂少陽通表宜和之也。當先安其里以解毒。次微發(fā)之。安里解毒者。謂能安和五臟。防風湯是也。如大便不秘。次微發(fā)之。微發(fā)之藥。錢氏方中甚多。宜選用之。如大便過秘。宜微利之。當歸丸棗變百祥丸是也。
初知是斑疹。若便發(fā)之。令斑并出。小兒難禁。是使別生他證也。首尾不可下者。首曰上焦。尾曰下焦。若已吐利。不可下也。便宜安里藥三五服。如能食大便秘者內實。宜微疏利之。若內虛而利者。宜安里藥三五服。
末后一服。調微發(fā)之藥服之。大抵用安里之藥多。發(fā)表之藥少。秘則微疏之。邪氣不并出。能作番次。使小兒易禁也。身溫者順。身涼者逆。則宜服防風湯以和之。
防風湯
防風(一兩)地骨皮黃芍藥枳殼荊芥穗牛蒡子(以上各半兩)上為細末。溫水調下?;驗榇帜<宸X。更妙。
治大便秘而內實能食。宜
當歸丸。
當歸(五錢)黃連(二錢半)大黃(二錢)甘草(一錢炙)先將當歸熬作膏子。入藥三味為丸。漸次服十丸。妙。
治斑疹大便秘結。
棗變百祥丸。
大戟(去骨一兩)棗(三個去核)上二味。用水一碗。煎至水盡為度。去大戟不用。將棗焙干。可和劑旋丸。從少至多。以利為度。
五臟病各有所見證熱則從心。寒則從腎。嗽而氣上則從肺。風從肝。瀉從脾。假令瀉見嗽而氣上。脾肺病也。瀉白益黃散合而服之。又宜黃芩濃樸湯白術濃樸湯。謂脾苦濕肺苦燥氣則上逆也。其證先瀉。
又兼面色黃。腸鳴呦呦者是也。如見渴熱多者。當服濃樸湯。不渴熱少者。當服白術濃樸湯。其他五勝若有兼證。皆如此類。然更詳后說。四時經移用藥。
假令春分前。風寒也。宜用地黃羌活防風?;虻攸S丸及瀉青丸相間服之。春分后。風熱也。宜用羌活防風黃芩。或瀉青丸用導赤散下之。立夏之后。熱也。用三黃丸導赤散。夏至后。濕熱也。宜導赤瀉黃散合而服之。
或黃芩甘草白術茯苓之類。為勝濕之藥。立秋后。宜用益黃散瀉白散。陳皮濃樸人參木香之類。秋分后。用瀉白散。立冬之后。地黃丸主之。謂腎不受瀉也。大凡小兒斑疹。已發(fā)有瘡有聲音者。乃形病氣不病也。無瘡無聲音者。乃氣病形不病也。有瘡而無聲音者。是形氣俱病也。后一證。當清利肺氣。八風湯或涼膈散。大黃芒硝亦可。或如圣湯加大黃?;虬宋肚蓟顪哟簏S。此是春時發(fā)斑。謂之曰風斑耳。瘡疹者。內經云。痛癢瘡瘍。
皆屬心火。斑子者。是相君行命三焦真陽氣之所作也。若氣入肺。變膿胞。入肝為水胞。自病為斑。心乃君火。
入于皮作癮疹。為肺主皮毛。心不害肺金。此乃君之德也。未瘡而發(fā)搐。乃外感寒邪內發(fā)心熱而發(fā)搐。用茶湯下解毒丸?;蛳堑攸S湯主之。已發(fā)便稠密。情勢如針頭者。當輕發(fā)其表涼其內。連翹升麻湯主之。若斑已發(fā)稠密甚而微喘。飲水有熱證。當以去風藥微下之。若出不快。清便自調。知為在表不在里。當微發(fā)之。升麻葛根湯主之。若有干黑陷身不大熱。大小便澀。則知熱在內。當煎大黃湯。下宣風散。身表大熱者。表證未罷。
不可利大便。若斑疹已出。見小熱小便不利者。當利小便。已發(fā)后有余毒不散。為復有身熱癰瘡之類。當用解毒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