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讀》 知母

    作者: 陳修園

    氣味苦、寒,無毒。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

    葉天士曰∶知母氣寒,稟水氣而入腎;味苦無毒,得火味而入心。腎屬水,心屬火,水不制火,火爍津液,則病消渴;火熏五內(nèi),則病熱中;其主之者,苦清心火,寒滋腎水也。除邪氣者,苦寒之氣味能除燥火之邪氣也。熱勝則浮,火勝則腫;苦者清火,寒能退熱,故主肢體浮腫也。腫者水臟,其性惡燥,燥則開合不利而水反蓄矣。知母寒滑,滑利關(guān)門而水自下也。補不足者,苦寒補寒水之不足也。益氣者,苦寒益五臟之陰氣也。

    愚按∶《金匱》有桂枝芍藥知母湯,治肢節(jié)疼痛、身體羸、腳腫如脫,可知長沙諸方,皆從《本經(jīng)》來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