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神農本草經讀》 牡蠣

    作者: 陳修園

    氣味咸、平、微寒,無毒。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除拘緩,鼠,女子帶下赤白,久服強骨節(jié),殺邪鬼,延年。(按∶補陰則生搗用,若過則成灰,不能補陰矣。方書注云∶用者皆取粉,外治之法。荒經者誤收,遂相沿不改矣。)陳修園曰∶牡蠣氣平者,金氣也,入手太陰肺經;微寒者,寒水之氣也,入膀胱經;味咸者,真水之味也,入足少陰腎經。此物得金水之性。凡病起于太陽,皆名曰傷寒;傳入少陽之經,則為寒熱往來;其主之者,借其得秋金之氣,以平木火之游行也。溫瘧者,但熱不寒之瘧疾,為陽明經之熱?。粸⒄撸搓柮靼谆⒆C中背微寒惡寒之義,火欲發(fā)而不能徑達也;主以牡蠣者,取其得金之氣,以解炎暑之苛;白虎湯命名,亦同此意也。驚恚怒氣,其主在心,其發(fā)在肝;牡蠣氣平,得金之用以制木。味咸,得水之用以濟火也。拘者筋急,緩者筋緩為肝之病。鼠即瘰之別名,為三焦膽經火郁之病,牡蠣之平以制風,寒以勝火,咸以堅,所以咸主之。止帶下赤白與強骨節(jié)二句,其義互見于龜板注中,不贅。殺鬼邪者,補肺而申其清肅之威。能延年者,補腎而得其益精之效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作者:
    王懷隱、陳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時的配方手冊。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經》有關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