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恝平聲。即用手HT 物HT 字。)
其癥咽喉暴腫而痛,痰涎壅盛,水漿難入,甚則脖項亦腫,寒熱交作,頭面烘熱,或四肢厥逆,氣息不順。用真阿魏三分,麝香三分,巴豆一個,去油,杏仁一個,去皮、尖,紅棗一枚,去核。共搗爛,丸梧子大,銀朱為衣,綿紙包一層。用時將紙撕去,按男左女右塞鼻孔,汗出即愈。避風(fēng),忌口二三日。(所忌不言何物,止食粥飯、小菜,便無不是。)
松峰按∶此系熱毒而用巴豆者,亦熱因熱用,以毒攻毒之意。此與前癥雖俱系咽喉之病,而癥治各有不同。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銀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題唐.孫思邈著。二卷。論眼科諸證甚為明晰,治療也不偏于補瀉寒溫。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恝平聲。即用手HT 物HT 字。)
其癥咽喉暴腫而痛,痰涎壅盛,水漿難入,甚則脖項亦腫,寒熱交作,頭面烘熱,或四肢厥逆,氣息不順。用真阿魏三分,麝香三分,巴豆一個,去油,杏仁一個,去皮、尖,紅棗一枚,去核。共搗爛,丸梧子大,銀朱為衣,綿紙包一層。用時將紙撕去,按男左女右塞鼻孔,汗出即愈。避風(fēng),忌口二三日。(所忌不言何物,止食粥飯、小菜,便無不是。)
松峰按∶此系熱毒而用巴豆者,亦熱因熱用,以毒攻毒之意。此與前癥雖俱系咽喉之病,而癥治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