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在《內經》里面它把所有的動物都叫做蟲,蟲是一個大類,即動物的這一類。小時候看《水滸》的時候,看到武松上景陽岡的這一段,書中把老虎稱毛蟲,當時很不理解,還以為是不是施兄弄錯了。施兄沒有搞錯。后來才知道這是有出處的。
《內經》將蟲分為五類,即毛蟲、羽蟲、倮蟲、介蟲、鱗蟲。毛蟲屬木,羽蟲屬火,倮蟲屬土,介蟲屬金,鱗蟲屬水。毛蟲就是身上長毛的這一類,像老虎、獅子、貓、狗,這些都歸毛蟲;羽蟲就是身有羽毛而能飛翔的這一類,鳥類即屬羽蟲;倮蟲呢?當然就是赤條條的,一眼就能見肉的這一類,像人就屬倮蟲這一類,西方人雖然多毛,但這個毛不能跟虎豹的毛相比,所以,西方人也還只能歸到倮蟲;介蟲就是甲殼類動物,龜、鱉即屬此類;鱗蟲即身上長鱗的一類,大部分水生動物都歸鱗這一類。
將所有的動物分作毛、羽、倮、介、鱗這五類,在每一類下當然就包括了許許多多不同的種屬。而在這些不同的種屬當中,有一個是最具代表性的,這個最具代表性的動物即稱之為“長”。故古云:“毛蟲三百六十,麟為之長。羽蟲三百六十,鳳為之長。倮蟲三百六十,人為之長。鱗蟲三百六十,龍為之長。介蟲三百六十,龜為之長。”(見《黃帝內經素問》)。人為倮蟲之長,也就是作為土蟲這一類中最具代表性的動物。這有什么意義呢?這個意義太大了。就一個人身而言,它雖然有金、木、水、火、土之分,雖然有心、肝、脾、肺、腎之別。但作為人,作為這個種屬而言,整個的它就叫倮蟲,整個的都屬于土。就像我們居住的這個地球,地球上雖然有金、木、火、水、土的區(qū)別,但就整個地球而言,它是歸屬于土的。人為什么可以作為萬物之靈呢?或者說人為什么能夠成為萬物之靈?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因為它是土蟲之長。人的這個總的歸屬與地球的歸屬相應、相同,這便自然成就了他作為地球上的一個主宰。
所以,我們應該很清楚,人就是一個土屬類的動物。你要在人身上去求木,求火,求金,求水,你怎么求呢?你只能從土中去求。從土中去求木,從土中去求火,從土中去求金,從土中去求水。一切從土出發(fā)。知道從土中去求這些東西,這個意義就變得非常重要。所以,我們研究人,一切都得從土中出發(fā),一切都得從土中著眼,這就要落實到脾胃上面。
在金元時代,有一位著名醫(yī)家,叫李東垣。他的一部流傳很廣、影響很深遠的著作名字就叫《脾胃論》。我們看中醫(yī)的整個歷史,除了這部《脾胃論》以外,還有沒有一部以其他藏府名義立論而又這樣流傳深廣的著作呢?沒有了!為什么叫《脾胃論》呢?其實它就是立足于土。從土中去求金木水火,從土中去求其他的一切。我想這應該是中醫(yī)的一個正路。人為倮蟲之長,你不從土中去求,你從哪去求呢?當然你要研究龜,你要研究龍、鳳,那也許就要改一個立足點,要從金中去求其他,或者從水中,從火中去求其他。
研究人要立足于土,我們看一看整個《傷寒論》就會清楚這一點?!秱摗酚?12方,用藥不過百來味,而常用的藥就這幾十味。在這百來味,幾十味藥中,大家可以做一個統計,看看哪一味藥的使用頻率最高?統計的結果是甘草的使用頻率最高,有70多個方都用了甘草,占去整個傷寒方的大半。有的方甚至把甘草作為打頭的君藥,像炙甘草湯,甘草湯,甘草干姜湯,甘草附子湯,甘草瀉心湯等?,F在大家把甘草看小了,以為它可有可無,做個佐藥還可以,做個君藥就不成了。甘草在《傷寒論》中為什么那么重要?為什么那么多的方子都要用甘草?就因為它屬土啊!如果我們按照上述動物的劃分方法,將植物類的東西也作一個五行的劃分。將五行的植物也選出一個“長”來,那么,這個土本之長是誰呢?那就非甘草莫屬。土氣最全的藥。
甘草氣味甘平,色黃,是得土氣最全的一味藥。我們從甘草在《傷寒論》方中的使用率排首位這個事實,就可以看到張仲景早就悟到了這一點。人為倮蟲之長,所以,治療人的疾病當從土中去求。既是從土中去求,那當然要用甘草了。甘草不僅僅是一個和事佬,不僅僅是調和諸藥,它代表著一種很深的理念。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內經》有關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在《內經》里面它把所有的動物都叫做蟲,蟲是一個大類,即動物的這一類。小時候看《水滸》的時候,看到武松上景陽岡的這一段,書中把老虎稱毛蟲,當時很不理解,還以為是不是施兄弄錯了。施兄沒有搞錯。后來才知道這是有出處的。
《內經》將蟲分為五類,即毛蟲、羽蟲、倮蟲、介蟲、鱗蟲。毛蟲屬木,羽蟲屬火,倮蟲屬土,介蟲屬金,鱗蟲屬水。毛蟲就是身上長毛的這一類,像老虎、獅子、貓、狗,這些都歸毛蟲;羽蟲就是身有羽毛而能飛翔的這一類,鳥類即屬羽蟲;倮蟲呢?當然就是赤條條的,一眼就能見肉的這一類,像人就屬倮蟲這一類,西方人雖然多毛,但這個毛不能跟虎豹的毛相比,所以,西方人也還只能歸到倮蟲;介蟲就是甲殼類動物,龜、鱉即屬此類;鱗蟲即身上長鱗的一類,大部分水生動物都歸鱗這一類。
將所有的動物分作毛、羽、倮、介、鱗這五類,在每一類下當然就包括了許許多多不同的種屬。而在這些不同的種屬當中,有一個是最具代表性的,這個最具代表性的動物即稱之為“長”。故古云:“毛蟲三百六十,麟為之長。羽蟲三百六十,鳳為之長。倮蟲三百六十,人為之長。鱗蟲三百六十,龍為之長。介蟲三百六十,龜為之長。”(見《黃帝內經素問》)。人為倮蟲之長,也就是作為土蟲這一類中最具代表性的動物。這有什么意義呢?這個意義太大了。就一個人身而言,它雖然有金、木、水、火、土之分,雖然有心、肝、脾、肺、腎之別。但作為人,作為這個種屬而言,整個的它就叫倮蟲,整個的都屬于土。就像我們居住的這個地球,地球上雖然有金、木、火、水、土的區(qū)別,但就整個地球而言,它是歸屬于土的。人為什么可以作為萬物之靈呢?或者說人為什么能夠成為萬物之靈?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因為它是土蟲之長。人的這個總的歸屬與地球的歸屬相應、相同,這便自然成就了他作為地球上的一個主宰。
所以,我們應該很清楚,人就是一個土屬類的動物。你要在人身上去求木,求火,求金,求水,你怎么求呢?你只能從土中去求。從土中去求木,從土中去求火,從土中去求金,從土中去求水。一切從土出發(fā)。知道從土中去求這些東西,這個意義就變得非常重要。所以,我們研究人,一切都得從土中出發(fā),一切都得從土中著眼,這就要落實到脾胃上面。
在金元時代,有一位著名醫(yī)家,叫李東垣。他的一部流傳很廣、影響很深遠的著作名字就叫《脾胃論》。我們看中醫(yī)的整個歷史,除了這部《脾胃論》以外,還有沒有一部以其他藏府名義立論而又這樣流傳深廣的著作呢?沒有了!為什么叫《脾胃論》呢?其實它就是立足于土。從土中去求金木水火,從土中去求其他的一切。我想這應該是中醫(yī)的一個正路。人為倮蟲之長,你不從土中去求,你從哪去求呢?當然你要研究龜,你要研究龍、鳳,那也許就要改一個立足點,要從金中去求其他,或者從水中,從火中去求其他。
研究人要立足于土,我們看一看整個《傷寒論》就會清楚這一點?!秱摗酚?12方,用藥不過百來味,而常用的藥就這幾十味。在這百來味,幾十味藥中,大家可以做一個統計,看看哪一味藥的使用頻率最高?統計的結果是甘草的使用頻率最高,有70多個方都用了甘草,占去整個傷寒方的大半。有的方甚至把甘草作為打頭的君藥,像炙甘草湯,甘草湯,甘草干姜湯,甘草附子湯,甘草瀉心湯等?,F在大家把甘草看小了,以為它可有可無,做個佐藥還可以,做個君藥就不成了。甘草在《傷寒論》中為什么那么重要?為什么那么多的方子都要用甘草?就因為它屬土啊!如果我們按照上述動物的劃分方法,將植物類的東西也作一個五行的劃分。將五行的植物也選出一個“長”來,那么,這個土本之長是誰呢?那就非甘草莫屬。土氣最全的藥。
甘草氣味甘平,色黃,是得土氣最全的一味藥。我們從甘草在《傷寒論》方中的使用率排首位這個事實,就可以看到張仲景早就悟到了這一點。人為倮蟲之長,所以,治療人的疾病當從土中去求。既是從土中去求,那當然要用甘草了。甘草不僅僅是一個和事佬,不僅僅是調和諸藥,它代表著一種很深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