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1971年Kirehheimer報告,給九帶犰狳接種麻風桿菌獲得成功,這是麻風病研究繼1960年Shepard建立了小鼠足墊感染模型后的又一成就。接種麻風桿菌14個月后,60%以上的犱狳出現(xiàn)播散性瘤型麻風損害,幾乎遍及全身,而且組織中含菌量極高。每克病變組織中可含麻風桿菌108~1010個。因此,犰狳麻風感染模型對于麻風病的治療、免疫學及流行病學研究都有很大的應用價值。從犰狳麻風感染組織中可以獲得大量提純的麻風桿菌,這對麻風桿菌的人工培養(yǎng)、生物化學和制備麻風菌苗的研究都是一個很好的來源。近年來,在美國南部陸續(xù)發(fā)現(xiàn)野生的九帶犰狳患有原發(fā)性麻風,從這些原發(fā)性麻風犰狳分離出的分枝桿菌與實驗感染犰狳的麻風桿菌無法區(qū)別。這就提示,麻風桿菌的天然宿主除人類以外,可能還有犰狳。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1971年Kirehheimer報告,給九帶犰狳接種麻風桿菌獲得成功,這是麻風病研究繼1960年Shepard建立了小鼠足墊感染模型后的又一成就。接種麻風桿菌14個月后,60%以上的犱狳出現(xiàn)播散性瘤型麻風損害,幾乎遍及全身,而且組織中含菌量極高。每克病變組織中可含麻風桿菌108~1010個。因此,犰狳麻風感染模型對于麻風病的治療、免疫學及流行病學研究都有很大的應用價值。從犰狳麻風感染組織中可以獲得大量提純的麻風桿菌,這對麻風桿菌的人工培養(yǎng)、生物化學和制備麻風菌苗的研究都是一個很好的來源。近年來,在美國南部陸續(xù)發(fā)現(xiàn)野生的九帶犰狳患有原發(fā)性麻風,從這些原發(fā)性麻風犰狳分離出的分枝桿菌與實驗感染犰狳的麻風桿菌無法區(qū)別。這就提示,麻風桿菌的天然宿主除人類以外,可能還有犰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