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圣濟(jì)總錄》 食治水病

    治水氣。商陸粥方

    商陸(去皮銼二兩)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入細(xì)粟米一合,煮成粥,空腹食之,微利為度。

    治水腫。羊肉 方

    羊肉(細(xì)切三兩) 商陸(去皮切半升)

    上二味。先以水三升,煮商陸至二升,去滓下肉煮,入蔥豉鹽等作 如常法,任意食之,商陸赤者有毒,慎不可用。

    治腹大水腫,利小便。白雞湯方

    白雞(一只) 赤小豆(一升)

    上二味。治如食法,以水三升煮小豆并雞,候熟食之,其汁稍稍飲令盡。

    治風(fēng)水,腹大臍腫,腰痛不可轉(zhuǎn)動(dòng)。麻子粥方

    冬麻子(搗取汁半升) 粳米(三合)

    上二味。以麻子汁和米,入姜蔥豉椒等,煮作稀粥,空腹食之。

    又方:郁李仁(一兩半搗研以水和取汁) 薏苡仁(二合搗研如粟米粒)

    上二味。以郁李仁汁,煮薏苡仁作粥,空腹食之,未愈更作。

    治猝腫滿,身面皆洪大。燒冬瓜方

    上以黃土濃泥冬瓜,火燒令熟,去土食之。

    治水氣,面及腹微腫,未曾服藥者。郁仁餅子方

    郁李仁(湯浸去皮炒熟二兩) 甘遂(酥炒令熟三分)

    上二味。搗羅為末,用大麥面一兩,藥末一兩,水和作餅子,濕紙裹煨熟,空腹服食,須臾快利即止。

    治水氣,頭面浮腫,坐臥不安,或嗽喘者。海蛤索餅方

    海蛤(搗研如面一兩) 甘遂(三分為末絹羅如面用白面和作劑) 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研一兩一分)

    上三味。以桑根白皮一兩,用水二升煮,如嗽即加干棗三十枚擘破,同煮取一升,去滓,取入前件藥和,如作索餅法煮令熟,看冷暖得所,空腹服食,須臾快利,小便甚多,勿怪。

    治浮腫脹滿不下食心悶。方

    豬肝(一具)

    上一味。切作 臠,著蔥豉姜椒鹽等,令熟食之。

    治浮腫脹滿不下食心悶。方

    紫蘇子(半升搗極碎以水研濾取汁) 粳米(三合)

    上二味。以紫蘇子汁,煮米作粥,入蔥椒姜等,空腹食之。

    治水氣浮腫小便澀。方

    鯉魚(一頭重一斤者治如食法)

    上一味。煮令熟,取汁入冬瓜蔥白作羹食之,一日盡,再作食。

    治水氣浮腫腹脹小便澀。方

    水牛蹄(一只治如食法)

    上一味。煮熟銼碎作羹,空腹食之。

    治水氣浮腫腹脹小便澀。方

    水牛皮

    上一味。蒸熟細(xì)切,于姜醋中食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jī)(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gè)。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qiáng)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dǎo)攻補(bǔ)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shí)、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趙宜真
  • 作者:
  • 作者:
    羅浮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