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鵝臎

    《中藥大辭典》:鵝臎拼音注音é Cuì別名

    鵝尾罌(《日華子本草》)

    出處

    《綱目》

    來(lái)源

    為鴨科動(dòng)物尾肉。

    化學(xué)成分

    尾脂腺(又名尾腺或羽脂腺)分泌一種含脂蠟的液體,其組成為:水分60.807%,固形物39.193%,蛋白質(zhì)17.966%,乙醚溶出部分18.777%、溶性灰分0.371%,不溶性灰分0.336%,高級(jí)醇7.423%,油酸5.848%,低級(jí)脂肪酸0.373%,卵磷脂0.233%。乙醚溶出部分,主要為脂類;低級(jí)脂肪酸中有月桂酸、肉豆蔻酸。分泌液的混合脂肪酸有左旋性,是一特點(diǎn),已找到有四甲基癸酸及四甲基十一酸兩種有枝鏈的脂肪酸。

    功能主治

    《日華子本草》:"治聤耳及聾,納之。亦療手足皴。"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鵝臎拼音注音é Cuì別名

    鵝尾罌

    英文名Goose caudal meat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lái)源

    藥材基源:為鴨科動(dòng)物家鵝的尾肉(肉含尾脂腺)。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nser cygnoides domestica Brisson

    采收和儲(chǔ)藏:宰鵝時(shí)割取含尾脂腺的尾肉,除去羽毛,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水性好,善在水中生活。群性強(qiáng),性很勇敢,喜斗遇人或其他動(dòng)物時(shí),常頭向前下方伸,張開(kāi)兩翅用嘴喙擊而無(wú)所顧忌。聽(tīng)覺(jué)靈敏,鳴聲宏大,又好相應(yīng)和。以青草、蔬菜、種籽、糠麩等植物 性為食。

    資源分布:以華東、華南地區(qū)飼養(yǎng)較多。一般飼養(yǎng)于河湖近旁。

    原形態(tài)

    家鵝,體長(zhǎng)約60-80cm。嘴扁闊,前額有肉瘤,雄者膨大,黃色或黑褐色。頸長(zhǎng)。體軀寬壯,龍骨長(zhǎng),胸部豐滿。尾短。羽毛白色或灰色。腳大有蹼,黃色或黑褐色。體軀站立時(shí)昂然挺立。

    化學(xué)成分

    尾脂腺(又名尾腺或羽脂腺Uropygial gland)分泌一種含脂蠟的液體,其組成為:水分60.807%,固形物39.193%,蛋白質(zhì)(protein)17.966%,乙醚(ether)溶出部分18.777%,溶性灰分(ash)0.371%,不溶性灰分0.336%,高級(jí)醇7.423%,油酸(oleic acid)5.648%,低級(jí)脂肪酸(fatty acid)0.373%,卵磷脂0.233%。乙醚溶出部分,主要為脂類(lipid);低級(jí)脂肪酸中有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分泌液的混合脂肪酸有左旋性,是一特點(diǎn),已找到有四甲基癸酸(tetramethyldecanoic acid)及四甲基十一酸((一)2D,4D,6D,8D-tetramethylundecanoic acid)2種有枝鏈的脂肪酸。所含的高級(jí)醇(即蠟(wax))是重要成分,它的化學(xué)組成大約相當(dāng)干 C10H38O4。此蠟曾被找出2種物質(zhì),分子量為242及256。

    歸經(jīng)

    脾;胃;腎經(jīng)

    性味

    辛;溫

    功能主治

    補(bǔ)肝。主《日華子》:“治聤耳及聾,納之;亦療手足皴?!?/p>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納之。

    各家論述

    《日華子本草》:治盯耳及聾,納之。亦療手足皴。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冰草白穗拼音注音Bīnɡ Cǎo Bái Suì出處《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cè)》來(lái)源為禾本科植物賴草的帶菌果穗。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治淋病,帶下。復(fù)方①治淋病:冰草白穗一兩,水煎服。②治赤白帶下:冰草白穗五錢,敗醬草一......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包袱七別名小八角蓮、半碗水、鐵骨散來(lái)源小檗科包袱七Dysosma difformis (Hemsl. et Wils.) T. H. Wang,以根狀莖及根入藥。生境分布湖北、湖南、四川。功能主治散風(fēng)祛痰,解毒。摘錄《全......
  • 拼音注音Bāo Gǔ Huǒ Yàn Bāo出處《重慶草藥》來(lái)源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感染病菌后變成黑色的雄花序。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玉蜀黍“條。功能主治《重慶草藥》:“煎水服,治暑熱腹瀉。“摘錄《中藥大辭典》......
  • 拼音注音Běi Sī Shí Zhú別名商陸、銀柴胡來(lái)源藥材基源:為石竹科植物草原石頭花的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Gypsophila davurica Turcz.ex Fenzl.采收和儲(chǔ)藏:立秋至秋分之間,將根挖出,去掉根莖,剪去須根......
  • 別名金鐘茵陳、吹風(fēng)草、鬼麻油、土茵陳。英文名Herba Siphonostegiae藥用部位玄參科植物陰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的干燥全草。植物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株密被銹色短毛。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