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圣濟總錄》 脈痔

    論曰,脈痔者,臟腑蘊積風(fēng)熱不得宣通也,風(fēng)熱之氣,乘虛流注下部,故肛邊生瘡,癢痛血出也,蓋實為痛,虛為癢。今實熱乘虛下攻肛腸,故癢且痛,又脈者血之腑,得熱則妄行,故血乃出也。

    治脈痔生瘡,下血癢痛?;鼻v煎丸方 槐莢(一斤凈洗并子爛研入水半升同研捩取汁) 白蜜(二兩與槐莢汁同熬成膏)枳殼(去瓤麩炒一兩) 黃 (銼) 防風(fēng)(去叉各半兩) 杏仁(湯去皮尖雙仁麩炒研入)

    上七味,除前膏并杏仁外,搗羅為末,與杏仁和勻,以槐莢膏再和,杵二三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清米飲下,早晚食前服。

    治脈痔下血,大腸腫癢。大圣散方

    枳殼(十四枚) 胡桃(十枚) 荊芥穗 木賊(炒各一兩) 延胡索(半兩)

    上五味,將枳殼胡桃同入藏瓶內(nèi),用泥固濟,燒存性,搗后三味為細末,再同研勻,每服二錢匕,米飲調(diào)下。

    治脈痔有蟲,時或癢痛,血不止。姜附湯方

    生姜 艾葉(各半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 枳殼(去瓤麩炒各三分) 生地黃(一兩半)

    上五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早晚食前溫服。

    治脈痔下部癢痛生瘡、血出。阿膠湯方

    阿膠(炒) 艾葉 當歸(切焙) 青葙子(各一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早晚食前溫服。

    治脈痔癢痛,下血不止。樗根散方

    樗根皮(洗切) 枳殼(去瓤麩炒各三兩) 皂莢子(取仁炒二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米飲調(diào)下,早晚食前服。

    治脈痔肛邊生瘡癢痛。殺蟲散方

    獺皮

    上一味,燒灰細研,空心米飲調(diào)下二錢匕,日晚再服。

    治脈痔,下部癢痛成瘡,涂痔?;卑灼じ喾?/p>

    槐白皮(五兩) 赤小豆(五合) 楝實 槐實(各五十枚) 當歸(切焙三兩) 白芷甘草

    上八味,銼細七味,先煎脂令沸,下諸藥同煎,候白芷黃赤色,綿絞去滓,瓷合盛,每用涂摩瘡上,日三五次。

    治脈痔,生瘡癢痛,下部如蟲嚙。熏痔湯方

    苦桃皮 李根皮 蓄 苦參(各一兩)

    上四味銼碎,以水六升,煎至四升,去滓乘熱熏洗,日三五次。

    治脈痔,下部癢痛,四沿腫起出血。拓痔大豆帛方

    大豆(三升) 甘草(一兩) 槐白皮(三兩)

    上三味,除豆外,細銼,先以水一斗,入豆煎汁,至二升,去豆,次下甘草槐皮,同煎至一升,去滓,浸故帛三四重,拓下部,冷即再暖,日三五次。

    治脈痔,下部如蟲嚙,納下部。露蜂房散方

    露蜂房 生螺靨(各一兩)

    上二味,燒灰細研為末,以綿裹二錢匕,納下部中,日晚再易。

    治脈痔有蟲,或下膿血,熏痔。槐白皮湯方

    槐白皮(二斤)

    上一味細銼,以水一斗五升,煎至一斗,去滓傾盆中坐熏,冷即再暖,蟲當隨便利自出,更搗槐白皮末,綿裹一錢,納下部中。

    治脈痔,下部如蟲嚙,出蟲方

    桃葉(一秤搗研)

    上一味,蒸令熱,納小口器中,布復(fù)熏之,蟲即出。

    治脈痔,下部如蟲嚙,癢痛出血。滌痔散方

    白礬(末半兩)

    上一味,取小便三升,入礬末,乘熱洗之。

    治脈痔,下部如蟲嚙,敷痔。 皮散方

    上一味,燒灰研為末,每用少許,生油調(diào)敷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女科寶鑒》是以中醫(yī)方法論述女性生殖器相關(guān)疾病的探索性新書,書中詳細介紹了七十多種常見女性生殖器相關(guān)病證,其中包括女科雜病、性病、月經(jīng)病和中醫(yī)藥避孕、中醫(yī)藥抗早孕等。各病證以病機要點為中樞,展開對理、證、法、方、藥的論述,同時,引進中醫(yī)女科最新研究成果,使之更具臨床指導(dǎo)性和收藏價值。

    縱覽全書,具有形式新穎、內(nèi)容豐富、扼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點。全書共約25萬字。

    讀者對象:中西醫(yī)臨床工作者、醫(yī)學(xué)院校師生及廣大男女中、青年。

    著者 一九九一年八月

    作者:
  • 作者:
    凌德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立齋
  • 作者:
    雪巖禪師
  • 作者:
    宋仲甫
  • 作者:
    輪印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