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圣濟總錄》 唇瘡

    論曰唇瘡者,以脾胃有熱,熱氣循經(jīng)而外發(fā)于唇,故生瘡也,蓋足陽明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縫中,還出挾口環(huán)唇,內(nèi)經(jīng)謂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是故脾胃之經(jīng),與唇相應(yīng),熱氣乘經(jīng)而沖發(fā),所以唇為之生瘡。

    治脾胃客熱,唇腫生瘡,飲食妨悶。瑯 散方

    寒水石(細研成粉四兩) 青黛(研半分) 馬牙硝(細研一分) 硼砂(細研一錢) 龍腦(細研一分)

    上五味,再同研令極細,每服一字,或半錢,喉咽中干滲,食后臨臥。

    治唇瘡。白蘞膏方

    白蘞(一兩) 白芨(一兩) 白蠟(三兩) 黃 (一分) 麝香(研一分) 乳香(研一分)牡丹皮(一分) 芍藥(一分) 丁香(一分)

    上一十味,除油并研藥外,并細銼,先用油煎十余沸,即下銼藥,候黃 赤黑色,用綿濾過每用少治唇瘡生肌。 本散方

    本(去苗土半兩) 芎 (半兩) 細辛(去苗葉半兩) 桂(去粗皮一分) 當歸(焙干半兩)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一分) 雄黃(研一分)

    上七味,搗羅六味為散,入雄黃拌勻,敷瘡上,日三五次。

    治唇瘡,及緊唇瘡,久不瘥。硫黃膏方

    硫黃(研) 白礬(枯研) 丹砂(研) 水銀 麝香(研) 黃柏(為細末各一分)

    上六味同研,候水銀星盡,用臘月豬脂和如泥,先拭唇令凈,后以膏涂之,日三五上,即瘥。

    治口唇生瘡。五倍子散方

    五倍子(去心中蟲) 槐花(擇)

    上二味等分,為細散,每用蜜調(diào)敷唇上,如瘡口干,以蔥涎調(diào)涂之。

    治唇瘡方

    東壁上土

    上一味,細研敷之,瘥。

    又方:胡粉

    上一味,敷瘡上,瘥。

    又方:燕脂

    上一味,以油調(diào)涂之,瘥。

    又方:豉

    上一味,湯浸一宿,爛研涂之,瘥。

    又方:白英(去皮酥炙赤色)

    上一味搗末,貼瘡上,蟲出即瘥。

    又方:大麻子(燒灰)

    上一味,細研為末,用井華水調(diào)涂唇上。

    治唇邊生瘡,年深不瘥方

    藍葉

    上一味,取八月生者,搗汁洗瘡上。

    治唇瘡,及緊唇瘡方

    雞子(一枚煮熟)

    上一味,取白細研令勻,貼瘡上,瘥。

    又方:蟹腹底白皮(一分)

    上一味,燒作灰,細研為散貼之,效。

    治沈唇瘡方

    鯉魚血

    上一味,取血磨墨相和涂之,瘥。

    又方:亂發(fā) 露蜂房

    上二味,各取少許,并六畜毛少許,同燒灰研令細,以豬脂和涂之良。

    又方:白礬(熬沸)

    上一味,細研為末,和胡粉敷之,瘥。

    又方:松脂

    上一味炙令軟,捏作片子,貼瘡上,以瘥為度。

    治沈唇瘡方

    蛇皮(燒灰)

    上一味,細研為末,先灸瘡令熱,敷之即瘥。

    又方:葵根(一握)

    上一味燒灰,細研為散敷之,瘥。

    又方:干蟾(一枚燒灰)

    上一味,細研為末敷之,瘥。

    又方:鯉魚膽(一枚)

    上一味,取汁磨墨相和涂之,瘥。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