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論曰腎氣通于耳,耳者腎之候,若其經為風邪所乘,毒瓦斯蘊結于耳中,以至膿汁俱出,妨悶疼痛,謂之 耳。
治 耳,通氣散方
郁李仁(去皮研半兩) 木香(一分) 檳榔(銼三枚) 大黃(銼一兩) 芍藥(半兩) 細辛(去苗葉一分) 人參(半兩) 山芋 桂(去粗皮各一兩) 甘草(炙銼) 牡丹皮(各一分)
上一十一味,除郁李仁別研外,搗羅為散和勻,每服一錢匕,空心溫酒調下。
治 耳出膿血,塞耳,白蘞散方
白蘞 黃連(去須) 龍骨 赤石脂 烏賊魚骨(去甲各一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先以綿拭膿干,用藥一錢匕,綿裹塞耳中。
治 耳癢膿汁不止,塞耳,菖蒲散方
菖蒲(銼焙) 野狼毒 磁石( 醋淬一七遍) 附子(炮裂去皮臍) 礬石(燒令汁盡各半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以羊髓和少許,綿裹塞耳中。
治 耳出膿水,野狼牙散方
野狼牙 白蘞 竹中蛀屑(各一分)
上三味,搗羅為散,以少許滲入耳中。
治 耳,塞耳,菖蒲散方
菖蒲(銼焙) 桂(去粗皮) 野葛(等分)
上三味,搗羅為散,以雀腦髓和,綿裹棗核大,先灸耳中宛宛者七壯,后用藥塞耳中,日一易。
治 耳出膿,久不瘥者,有蟲,塞耳,鯉魚腸方
鯉魚腸(一具細切) 醋(三合)
上二味合搗,布裹棗核大,塞耳中,食頃痛,即有蟲出著布,即拔之,更易新者,蟲盡為度。
治 耳出膿汁,礬石散方
礬石(燒令汁盡研) 食鹽(研各一分)
上二味,各細研為散,先以紙拈子拭去膿汁令干,次以鹽滲之,次又以礬石滲之,日再治 耳耳中痛,附子散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分) 黃連(去須半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以少許滲耳中。
治 耳出膿水,紅花散方
紅藍花(一分) 礬石(半兩燒灰)
治 耳出膿水,黃連散方
黃連(去須半兩) 瓠子(干者一分)
治 耳,耳中痛膿血出,塞耳,細辛散方
細辛(去苗銼) 附子(炮裂去臍皮各一分)
上二味,搗羅為散,以蔥汁和一錢匕,綿裹塞耳中。
治 耳,塞耳,黃礬散方
黃礬(半兩)
上一味,內瓶中,火燒令汁盡,細研為散,綿裹一錢匕,塞耳中。
治 耳出膿血,塞耳,桃仁方
桃仁(湯去皮尖雙仁炒)
上一味,搗如泥,拈如棗核大,谷葉裹,塞耳中,或以故緋帛裹亦佳。
治 耳,耳中痛,膿血出,塞耳,桂膏方
桂(去粗皮半兩)
上一味,搗羅為末,以魚膏和,拈如棗核大,塞耳中。
治 耳,塞耳,雀腦方
五月五日雀腦
上一味,以綿裹少許,塞耳中。
又方:巴豆(去皮心二七粒)
上一味,以雞卵一枚,破頭作小竅,內巴豆盡,以紙封之,卻安雞窠中,候雞抱卵日余,卵雛出,取藥綿裹少許,塞耳中。
又方:伏龍肝(細研半兩)
上一味,以豬膏和,拈如棗核大,綿裹塞耳中,日再易,夜一易。
又方:中膏(車脂也)
上一味,綿裹棗核大,塞耳中。
又方:干蚯蚓(一兩)
上一味,搗羅為末,綿裹棗核大,塞耳中。
又方:母鼠肝(一具)
上一味,旋取活鼠,乘肝熱時,以棗核大,塞耳中。
又方:鐺墨
上一味細研,先凈拭去耳中膿,以少許糝耳中。
又方:茶籠上 屑(半兩)
上一味,細研,滲滿耳中。
又方:蒲黃(細研)
上一味,以一豆大滲耳中。
又方:生油(一合)
上一味,內蔥管內,隔宿取出,滴耳中。
治 耳方
松脂
上一味,為末,滲耳中,膿止即瘥。
治 耳出膿,杏仁膏方
杏仁(不拘多少)
上一味,炒令赤,搗如膏,以綿裹塞耳中。
石首魚(腦中枕子)
上一味,為末,滲耳中即瘥。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論曰腎氣通于耳,耳者腎之候,若其經為風邪所乘,毒瓦斯蘊結于耳中,以至膿汁俱出,妨悶疼痛,謂之 耳。
治 耳,通氣散方
郁李仁(去皮研半兩) 木香(一分) 檳榔(銼三枚) 大黃(銼一兩) 芍藥(半兩) 細辛(去苗葉一分) 人參(半兩) 山芋 桂(去粗皮各一兩) 甘草(炙銼) 牡丹皮(各一分)
上一十一味,除郁李仁別研外,搗羅為散和勻,每服一錢匕,空心溫酒調下。
治 耳出膿血,塞耳,白蘞散方
白蘞 黃連(去須) 龍骨 赤石脂 烏賊魚骨(去甲各一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先以綿拭膿干,用藥一錢匕,綿裹塞耳中。
治 耳癢膿汁不止,塞耳,菖蒲散方
菖蒲(銼焙) 野狼毒 磁石( 醋淬一七遍) 附子(炮裂去皮臍) 礬石(燒令汁盡各半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以羊髓和少許,綿裹塞耳中。
治 耳出膿水,野狼牙散方
野狼牙 白蘞 竹中蛀屑(各一分)
上三味,搗羅為散,以少許滲入耳中。
治 耳,塞耳,菖蒲散方
菖蒲(銼焙) 桂(去粗皮) 野葛(等分)
上三味,搗羅為散,以雀腦髓和,綿裹棗核大,先灸耳中宛宛者七壯,后用藥塞耳中,日一易。
治 耳出膿,久不瘥者,有蟲,塞耳,鯉魚腸方
鯉魚腸(一具細切) 醋(三合)
上二味合搗,布裹棗核大,塞耳中,食頃痛,即有蟲出著布,即拔之,更易新者,蟲盡為度。
治 耳出膿汁,礬石散方
礬石(燒令汁盡研) 食鹽(研各一分)
上二味,各細研為散,先以紙拈子拭去膿汁令干,次以鹽滲之,次又以礬石滲之,日再治 耳耳中痛,附子散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分) 黃連(去須半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以少許滲耳中。
治 耳出膿水,紅花散方
紅藍花(一分) 礬石(半兩燒灰)
上二味,搗羅為散,以少許滲耳中。
治 耳出膿水,黃連散方
黃連(去須半兩) 瓠子(干者一分)
上二味,搗羅為散,以少許滲耳中。
治 耳,耳中痛膿血出,塞耳,細辛散方
細辛(去苗銼) 附子(炮裂去臍皮各一分)
上二味,搗羅為散,以蔥汁和一錢匕,綿裹塞耳中。
治 耳,塞耳,黃礬散方
黃礬(半兩)
上一味,內瓶中,火燒令汁盡,細研為散,綿裹一錢匕,塞耳中。
治 耳出膿血,塞耳,桃仁方
桃仁(湯去皮尖雙仁炒)
上一味,搗如泥,拈如棗核大,谷葉裹,塞耳中,或以故緋帛裹亦佳。
治 耳,耳中痛,膿血出,塞耳,桂膏方
桂(去粗皮半兩)
上一味,搗羅為末,以魚膏和,拈如棗核大,塞耳中。
治 耳,塞耳,雀腦方
五月五日雀腦
上一味,以綿裹少許,塞耳中。
又方:巴豆(去皮心二七粒)
上一味,以雞卵一枚,破頭作小竅,內巴豆盡,以紙封之,卻安雞窠中,候雞抱卵日余,卵雛出,取藥綿裹少許,塞耳中。
又方:伏龍肝(細研半兩)
上一味,以豬膏和,拈如棗核大,綿裹塞耳中,日再易,夜一易。
又方:中膏(車脂也)
上一味,綿裹棗核大,塞耳中。
又方:干蚯蚓(一兩)
上一味,搗羅為末,綿裹棗核大,塞耳中。
又方:母鼠肝(一具)
上一味,旋取活鼠,乘肝熱時,以棗核大,塞耳中。
又方:鐺墨
上一味細研,先凈拭去耳中膿,以少許糝耳中。
又方:茶籠上 屑(半兩)
上一味,細研,滲滿耳中。
又方:蒲黃(細研)
上一味,以一豆大滲耳中。
又方:生油(一合)
上一味,內蔥管內,隔宿取出,滴耳中。
治 耳方
松脂
上一味,為末,滲耳中,膿止即瘥。
治 耳出膿,杏仁膏方
杏仁(不拘多少)
上一味,炒令赤,搗如膏,以綿裹塞耳中。
治 耳方
石首魚(腦中枕子)
上一味,為末,滲耳中即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