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時的配方手冊。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論曰霍亂心煩者,緣心下有水,水害心火,其氣不宣,故令人心煩悶亂而不安也。蓋胃土氣衰,不能運化飲食,氣郁于中,使清濁不分,陰陽干擾,故霍亂而神情煩躁也。
治霍亂心煩,坐臥不安。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去心焙) 茯神(去木) 人參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甘草(炙各一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姜半分,小麥五十粒,竹葉十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霍亂吐利后心煩。亂發(fā)湯方
亂發(fā)(一團如雞子大燒存性) 吳茱萸(湯浸焙干三分) 甘草(炙) 人參(各一兩)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酒半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霍亂心煩。蘆根飲方
蘆根(銼焙一兩一分) 人參 水萍(紫者焙干) 枇杷葉(拭去毛各一分)
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入薤白四寸拍破,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三.治霍亂吐后煩滿嘔逆。橘皮湯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梔子仁(各二兩)
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入豉半合,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治霍亂狂悶煩渴,吐瀉無度,氣欲絕者。竹瀝飲方
淡竹瀝(一合) 粳米(一合炒以水二盞同研去滓取汁)
上二味,和勻頓服之。
治霍亂心煩不止。濃樸湯方
濃樸(去粗皮姜汁炙四兩) 桂(去粗皮三兩) 枳實(去瓤麩炒二兩)
上三味。 咀如麻豆大,每服六錢匕,水二盞,入生姜一棗大拍碎,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如腹痛,加當歸二兩。
治霍亂心中煩悶。香豉湯方
豉(七合綿裹) 梔子仁 濃樸(去粗皮姜汁炙各三兩)
上三味。 咀如麻豆大,每服六錢匕,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治霍亂心煩。粱米飲方
黃粱米(半升)
上一味。搗為粉,每服六錢匕,水二盞調(diào)頓服,糯米亦得。
治霍亂已吐利,心煩悶不止。桑葉飲方
桑葉(一大握切)
上一味,以水一盞,煎取七分,頓服立定。
治霍亂后,心煩臥不安席。蔥白大棗湯方
蔥白(二十莖去須) 大棗(二十枚去核)
上二味。以水三盞,煎取一盞半,去滓分溫二服。
治霍亂后脾胃尚虛,谷氣未實,津液內(nèi)燥,令人煩躁,睡臥不安。白豆蔻丸方
白豆蔻(去皮) 陳橘皮(去白焙)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浸炙) 草豆蔻(去皮) 桂(去粗皮) 白術(shù)(炒) 干木瓜 人參 半夏(湯洗去滑七遍各二兩) 縮砂蜜(去皮) 高良姜(炒) 甘草(炙銼) 陳曲(炒) 麥 (炒) 木香 干姜(炮)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 桃仁(四兩去皮尖雙仁炒)
上一十八味。搗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空心米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