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論曰∶《內(nèi)經(jīng)》謂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氣也,寒從中生者何?是人多痹氣也。陽(yáng)氣少,陰氣多,故身寒如從水中出。夫陽(yáng)虛生外寒,陰盛生內(nèi)寒,人身陰陽(yáng)偏勝,則自生寒熱,不必外傷于邪氣也。痹氣內(nèi)寒者,以氣痹而血不能運(yùn),陽(yáng)虛而陰自勝也。血凝泣而脈不通,故其證身寒如從水中出也。
治陽(yáng)氣虛,陰氣盛,痹氣內(nèi)寒,如從水中出。溫補(bǔ)鹿茸丸方。
鹿茸(去毛,酥炙四兩) 人參 天雄(炮裂,去皮臍) 五加皮(銼) 五味子 牛膝(酒浸,切,焙) 防風(fēng)(去叉) 遠(yuǎn)志(去心) 石斛(去根) 山芋 狗脊(去毛各一兩) 肉蓯蓉(去皴皮,酒浸,切,焙) 熟干地黃(焙各三兩) 白茯苓(去黑皮) 菟絲子(酒浸,別搗各一兩一分) 覆盆子 石龍芮(各二兩) 萆 石南 蛇床子(炒去皮) 白術(shù)(各三分)巴戟天(去心,酒浸,焙) 天門冬(去心,焙) 杜仲(銼,炒各一兩半) 干姜(炮裂) 桂(去粗皮) 吳茱萸(炒) 附子(炮裂,去皮臍) 細(xì)辛(去苗葉)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各三分)
上三十味,除菟絲子別搗外,搗羅為末,再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溫酒下二十丸,稍加至三十丸,空心食前,日三。
治陽(yáng)衰陰盛痹氣,身寒。補(bǔ)益巴戟天丸方。
巴戟天(去心,酒浸,焙) 肉蓯蓉(去皴皮,酒浸,切,焙) 白龍骨 五味子 鹿茸(去毛,酥炙) 白茯苓(去黑皮) 天雄(炮裂,去皮臍) 續(xù)斷 山芋 白石英(各二兩)覆盆子 菟絲子(酒浸,別搗各三兩) 熟干地黃(焙二兩) 蛇床子(炒去皮一兩) 遠(yuǎn)志(去心)干姜(炮裂各一兩半)
上一十六味,除菟絲子別搗外,同搗羅為末,入菟絲子拌勻再羅,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溫酒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再。
治陰盛陽(yáng)虛痹氣,身寒如從水中出。補(bǔ)益黃 丸方。
黃 (銼) 鹿茸(去毛,酥炙) 白茯苓(去黑皮) 烏頭(炮裂,去皮臍) 干姜(炮裂各三分) 桂(去粗皮) 芎 當(dāng)歸(切,焙) 熟干地黃(焙各一兩) 白術(shù) 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 五味子 柏子仁 枸杞根皮(銼各一兩半) 大棗(去核二十枚焙)
上一十五味,除菟絲子別搗外,同搗羅,再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溫酒下十五丸,日三。
治陽(yáng)虛陰盛痹氣,身寒如從水中。肉蓯蓉丸方。
肉蓯蓉(去皴皮,酒浸,切,焙) 天雄(炮裂,去皮臍) 石斛(銼) 當(dāng)歸(切,焙) 桂(去粗皮各一兩) 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 牛膝(銼,酒浸,焙) 陳橘皮(湯浸去白)干姜(炮裂各一兩半)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服食前溫酒下,日三。
治陽(yáng)虛陰盛痹氣,身寒如從水中出。天雄丸方。
天雄(炮裂,去皮臍) 烏頭(炮裂,去皮臍) 石龍芮 王孫 王不留行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各一兩) 肉蓯蓉(去皴皮,酒浸,切,焙) 當(dāng)歸(切,焙) 天麻(銼)各二兩蛇床子(炒半兩)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溫酒下三十丸,日再。
治痹氣中寒,陽(yáng)虛陰盛,身寒如水中出。附子丸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 烏頭(炮裂,去皮臍) 桂(去粗皮)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 菖蒲(去須,銼) 甘草(炙各一兩) 天麻 補(bǔ)骨脂(炒) 白術(shù)(各二兩)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溫酒下三十丸,日再。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論曰∶《內(nèi)經(jīng)》謂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氣也,寒從中生者何?是人多痹氣也。陽(yáng)氣少,陰氣多,故身寒如從水中出。夫陽(yáng)虛生外寒,陰盛生內(nèi)寒,人身陰陽(yáng)偏勝,則自生寒熱,不必外傷于邪氣也。痹氣內(nèi)寒者,以氣痹而血不能運(yùn),陽(yáng)虛而陰自勝也。血凝泣而脈不通,故其證身寒如從水中出也。
治陽(yáng)氣虛,陰氣盛,痹氣內(nèi)寒,如從水中出。溫補(bǔ)鹿茸丸方。
鹿茸(去毛,酥炙四兩) 人參 天雄(炮裂,去皮臍) 五加皮(銼) 五味子 牛膝(酒浸,切,焙) 防風(fēng)(去叉) 遠(yuǎn)志(去心) 石斛(去根) 山芋 狗脊(去毛各一兩) 肉蓯蓉(去皴皮,酒浸,切,焙) 熟干地黃(焙各三兩) 白茯苓(去黑皮) 菟絲子(酒浸,別搗各一兩一分) 覆盆子 石龍芮(各二兩) 萆 石南 蛇床子(炒去皮) 白術(shù)(各三分)巴戟天(去心,酒浸,焙) 天門冬(去心,焙) 杜仲(銼,炒各一兩半) 干姜(炮裂) 桂(去粗皮) 吳茱萸(炒) 附子(炮裂,去皮臍) 細(xì)辛(去苗葉)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各三分)
上三十味,除菟絲子別搗外,搗羅為末,再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溫酒下二十丸,稍加至三十丸,空心食前,日三。
治陽(yáng)衰陰盛痹氣,身寒。補(bǔ)益巴戟天丸方。
巴戟天(去心,酒浸,焙) 肉蓯蓉(去皴皮,酒浸,切,焙) 白龍骨 五味子 鹿茸(去毛,酥炙) 白茯苓(去黑皮) 天雄(炮裂,去皮臍) 續(xù)斷 山芋 白石英(各二兩)覆盆子 菟絲子(酒浸,別搗各三兩) 熟干地黃(焙二兩) 蛇床子(炒去皮一兩) 遠(yuǎn)志(去心)干姜(炮裂各一兩半)
上一十六味,除菟絲子別搗外,同搗羅為末,入菟絲子拌勻再羅,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溫酒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再。
治陰盛陽(yáng)虛痹氣,身寒如從水中出。補(bǔ)益黃 丸方。
黃 (銼) 鹿茸(去毛,酥炙) 白茯苓(去黑皮) 烏頭(炮裂,去皮臍) 干姜(炮裂各三分) 桂(去粗皮) 芎 當(dāng)歸(切,焙) 熟干地黃(焙各一兩) 白術(shù) 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 五味子 柏子仁 枸杞根皮(銼各一兩半) 大棗(去核二十枚焙)
上一十五味,除菟絲子別搗外,同搗羅,再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溫酒下十五丸,日三。
治陽(yáng)虛陰盛痹氣,身寒如從水中。肉蓯蓉丸方。
肉蓯蓉(去皴皮,酒浸,切,焙) 天雄(炮裂,去皮臍) 石斛(銼) 當(dāng)歸(切,焙) 桂(去粗皮各一兩) 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 牛膝(銼,酒浸,焙) 陳橘皮(湯浸去白)干姜(炮裂各一兩半)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服食前溫酒下,日三。
治陽(yáng)虛陰盛痹氣,身寒如從水中出。天雄丸方。
天雄(炮裂,去皮臍) 烏頭(炮裂,去皮臍) 石龍芮 王孫 王不留行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各一兩) 肉蓯蓉(去皴皮,酒浸,切,焙) 當(dāng)歸(切,焙) 天麻(銼)各二兩蛇床子(炒半兩)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溫酒下三十丸,日再。
治痹氣中寒,陽(yáng)虛陰盛,身寒如水中出。附子丸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 烏頭(炮裂,去皮臍) 桂(去粗皮)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 菖蒲(去須,銼) 甘草(炙各一兩) 天麻 補(bǔ)骨脂(炒) 白術(shù)(各二兩)
上九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溫酒下三十丸,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