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史載之方》 大府泄

    作者: 史堪

    肝熱刑脾而泄,即經(jīng)言飧泄,余證當(dāng)腸鳴,腹支滿,口膠渴,小府赤,宜涼其肝,輕益其胃,診其脈,六脈輕弦,胃上得肝脈,不至大弦,然六脈雖弦,亦不必有骨力,以泄則氣虛不實(shí)故也,宜用荊芥散。

    荊芥穗(一分) 防風(fēng) 芍藥 訶子皮 羌活 甘草(各一分) 白蒺藜(半兩) 濃樸(十銖,去皮) 木香(三銖)

    上為細(xì)末,非時(shí),以水一盞,棗一個(gè),同煎三錢匕,和滓服。

    脾濕而泄,經(jīng)言腹?jié)M溏泄,余證,腹痛,體重,食減,甚則足痿,行善契,腳下痛,宜用削術(shù)豆蔻散

    草豆蔻 削術(shù) 訶子皮(各一兩) 大芎 陳橘皮(各半兩) 甘草 本(各八銖) 獨(dú)活

    上為細(xì)末,空心,水一盞,姜兩片,棗兩個(gè),同煎三錢取八分,和滓服。

    腎水之寒,亦生溏泄,以寒濕同化,所生之病一耳,經(jīng)又言,寒迫下焦,傳為濡泄,陰氣入腎竅泄無度,洞泄皆屬于水土之所生,其證,體重,食減,腹痛,四肢不舉,甚則注下赤白,腰膝酸痛,股膝不便,若脾氣之濕,則六脈混濁如革,濡散而大,如按泥漿,加之腎寒,則又沉伏遲弱,動而無力,宜并治其水,暖其脾腎,暖脾藥,宜以削術(shù)豆蔻散,暖腎藏方,萆 勝金丸

    萆 訶子(各一兩) 石斛 續(xù)斷

    兩) 蓬莪術(shù) 山茱萸 細(xì)辛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湯下五七十丸。

    又方,宜服舶上硫黃丸,(方見痢門。)

    肺金之勝,亦生腹鳴溏泄,肺主清肅之氣,流入于中,變成寒中 溏,又肺主少腹,故生斯病,余證,少腹痛,中清, 脅痛,其脈,六脈毛而微,不浮,毛為肺脈,微則泄而氣弱,初泄則本肺脈一指偏,一二日則變而微,但不浮耳,尺澤沉而小擊,宜溫其肺,四味芍#

    藥散。

    吳白術(shù) 芍藥 桔梗 香白芷

    上等分為末,非時(shí),水一盞,生姜三片,同煎三錢匕,入棗二個(gè),取八分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