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傷寒論綱目》 陰陽易

    作者: 沈金鰲

    【綱】仲景曰。傷寒陰陽易之為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少腹里急?;蛞幹芯袛?。熱上沖胸。

    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脛拘急者。燒散主之。

    【目】王好古曰。陰陽易病。當診脈隨癥治之。若脈在厥陰。當歸四逆送下本散。脈在少陰。

    通脈四逆湯送下本散。脈在太陰。四順理中丸煎湯送下本散。所用之藥。各隨其經(jīng)而效自速也。

    張元素曰。假如婦人病新瘥。未平復。男子與交。因感外邪卒病。實非余邪相染。醫(yī)見病速。

    謂之陰易。于法何以別乎。夫易癥者。有本條所見之癥存焉。其與外所感。豈相侔哉。設(shè)若風寒外傷。當有表癥。安有少腹里急引陰中拘攣者乎?;蛴衷啤<偃缒凶硬⌒吗?。強合陰陽而自病。仍小腹里急引陰中拘攣。癥同易病。求其理。何故不染易他人而自復。未審其癥治??赏畏ㄒ?。曰。

    病雖有復。理與易同。亦用燒散以安其氣。夫易病之為易。陰陽感動余邪。而其人正氣本虛。故能染著。不然。安得受其邪哉。今病自復。緣正氣尚虛。而余邪因動。悉非外感。故與易同。亦與燒散以安正氣。正氣安。余邪自退矣。

    趙嗣真曰。病傷寒人。熱毒藏氣血中者。漸從表里解散。惟熱毒藏于精髓中者。無由發(fā)泄。故瘥后與不病之體交。男女相傳。故名陰陽易。即交易之義也。服此散后。小便得利。陰頭微腫。陰毒仍從陰竅出耳。

    王肯堂曰。男病而女與交接相染。名陽易。女病而男與交接相染。名陰易。男相染。則陰腫入腹絞痛。女相染。則里急腰胯連腹內(nèi)痛。

    柯琴曰。此癥無內(nèi)外因。本非傷寒。而冠以傷寒者。原其因也。無惡寒發(fā)熱之表癥。無胃實自利之里癥。因淫情不禁。陰邪得以投其隙。移禍于不病之人。頓令一身之精氣形神。皆受欲火之為害。是不病于傷寒。而病于陰陽之易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