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綱】仲景曰。發(fā)汗吐下后。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者。梔子豉湯主之。
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姜豉湯主之。
【目】許叔微曰。虛煩者。心中郁郁而煩也。若止云煩者。為表熱及邪熱傳里。故有胸中煩。心中煩。虛煩之別。故凡煩皆熱。以梔豉湯隨癥治之。所以涌去其熱也。
柯琴曰。梔豉湯。本為治煩躁設。又可治虛煩。以此知陽明之虛與太陽之虛不同。陽明之煩與太陽之煩有別矣。
【綱】仲景曰。下后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宜梔子豉湯。病患手足厥冷。脈乍緊者。
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饑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吐之。宜瓜蒂散。
【目】張云岐曰。虛煩之狀。心中溫溫然欲吐。憒憒然無奈。欲嘔不嘔。擾擾亂亂。是名煩也。非吐則不能已。此二條均是煩也。藥均是吐也。而有輕重之不同。汗吐下后邪氣乘虛而入為煩者。謂之虛煩。梔豉湯。是吐劑之輕者。不因汗吐下邪結胸中則為膈實。瓜蒂散。是吐劑之重者。
柯琴曰。更煩。是既煩而復煩也。要知陽明虛煩。對胃家實熱而言。是空虛之虛。不是虛弱之虛。
二條。是寒結胸中之脈癥。心下者。胃口也。滿者。胃氣逆。煩者。胃氣盛也。
【綱】仲景曰。傷寒醫(y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干姜湯主之。傷寒下后。心煩腹?jié)M。起臥不安者。梔子濃樸湯主之。
【目】成無己曰。此二條與前發(fā)汗吐下后一條。皆是因吐下發(fā)汗而煩者。皆為內陷之煩。故俱用取吐法。以涌去其熱。其有不經吐下發(fā)汗而煩者。則又是傳經之熱。不作膈實者也。如少陽癥心煩喜嘔?;蛐刂袩┒粐I。小柴胡湯。少陰病二三日。心中煩不得臥者。黃連阿膠湯。少陰病胸滿心煩者。豬膚湯。是皆用和解法而徹去其熱者也。
【綱】仲景曰。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宜小建中湯。
【目】成無己曰。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煩之熱者也。此心中悸而煩。煩之虛者也。以悸為虛。悸甚而煩。故亦為虛也。若少陽之邪入腑者。煩而悸。則又為熱。大抵先煩而悸者是為熱。
先悸而煩者是為虛也。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公元 588 年)劉宋,雷斅著。三卷。是論述藥物加工制作的專書。原書已佚,其內容散見于《證類本草》中,近人有輯本。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綱】仲景曰。發(fā)汗吐下后。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者。梔子豉湯主之。
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姜豉湯主之。
【目】許叔微曰。虛煩者。心中郁郁而煩也。若止云煩者。為表熱及邪熱傳里。故有胸中煩。心中煩。虛煩之別。故凡煩皆熱。以梔豉湯隨癥治之。所以涌去其熱也。
柯琴曰。梔豉湯。本為治煩躁設。又可治虛煩。以此知陽明之虛與太陽之虛不同。陽明之煩與太陽之煩有別矣。
【綱】仲景曰。下后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宜梔子豉湯。病患手足厥冷。脈乍緊者。
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饑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吐之。宜瓜蒂散。
【目】張云岐曰。虛煩之狀。心中溫溫然欲吐。憒憒然無奈。欲嘔不嘔。擾擾亂亂。是名煩也。非吐則不能已。此二條均是煩也。藥均是吐也。而有輕重之不同。汗吐下后邪氣乘虛而入為煩者。謂之虛煩。梔豉湯。是吐劑之輕者。不因汗吐下邪結胸中則為膈實。瓜蒂散。是吐劑之重者。
柯琴曰。更煩。是既煩而復煩也。要知陽明虛煩。對胃家實熱而言。是空虛之虛。不是虛弱之虛。
二條。是寒結胸中之脈癥。心下者。胃口也。滿者。胃氣逆。煩者。胃氣盛也。
【綱】仲景曰。傷寒醫(y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干姜湯主之。傷寒下后。心煩腹?jié)M。起臥不安者。梔子濃樸湯主之。
【目】成無己曰。此二條與前發(fā)汗吐下后一條。皆是因吐下發(fā)汗而煩者。皆為內陷之煩。故俱用取吐法。以涌去其熱。其有不經吐下發(fā)汗而煩者。則又是傳經之熱。不作膈實者也。如少陽癥心煩喜嘔?;蛐刂袩┒粐I。小柴胡湯。少陰病二三日。心中煩不得臥者。黃連阿膠湯。少陰病胸滿心煩者。豬膚湯。是皆用和解法而徹去其熱者也。
【綱】仲景曰。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宜小建中湯。
【目】成無己曰。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煩之熱者也。此心中悸而煩。煩之虛者也。以悸為虛。悸甚而煩。故亦為虛也。若少陽之邪入腑者。煩而悸。則又為熱。大抵先煩而悸者是為熱。
先悸而煩者是為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