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傷寒論綱目》 舌苔

    作者: 沈金鰲

    【綱】仲景曰。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膳c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然而汗出。解也。

    【目】成無己曰。此條舌苔。是邪氣在半表半里者也。

    舌者心之苗。本紅而澤。傷寒三四日。舌上有膜。白滑如苔。甚者或燥或澀?;螯S或黑。是數(shù)者熱氣淺深之謂也。邪氣在表者。舌上即無苔。邪傳里。津液摶結(jié)。則舌上生苔也。

    張?jiān)漆?。舌上白苔。邪未入肝。屬半表半里。以小柴胡和解之。若舌生黃。熱已入胃。調(diào)胃承氣湯。舌上黑苔?;蛏⒋獭J悄I水克心火。急以大承氣下之。此熱已極也。

    【綱】仲景曰。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熱。胸中有寒也。

    【目】成無己曰。此條是邪氣初傳入里者也。

    王履曰。胸中有寒者。謂寒氣初傳入里也。舌乃心苗。應(yīng)南方。色本紅。邪在表。舌無苔。邪在里。津液摶結(jié)。舌生苔而滑。

    熱漸深。舌苔燥而澀。熱聚胃。舌苔黃。承氣湯下之。熱極深。病極篤。舌苔黑。經(jīng)曰。熱病口干。

    舌黑者死。水刑火也。

    張介賓曰。邪在表。則無苔。及傳里。則津液干燥而舌苔生。若邪猶未深。在半表里間。或邪客胸中者。其苔不黑不澀。止宜小柴胡和之。若陽邪傳里。胃中有熱。則舌苔澀。宜梔子豉湯清之。

    若煩躁欲飲水?dāng)?shù)升者。白虎加人參湯。大都舌上黃苔而焦色者。胃腑有邪熱也?;蚯逯?。或微下之。然必大便燥實(shí)。脈沉有力。而大渴者。方可下。若微渴而脈不實(shí)。便不堅(jiān)。苔不干燥芒刺者。

    不可下也。

    【綱】仲景曰。陽明病。若下之。則胃中空虛??蜌鈩与?。心中懊。舌上苔者。梔子豉湯主之。

    【目】成無己曰。此條是邪氣客于胸中者也。

    魏荔彤曰。此癥既汗之不可。燒針之不可。若以為里癥而當(dāng)下。然熱未積深。胃未成實(shí)。若下之。胃中正氣空虛于中脘??托皠記_于上焦。心中懊。陽為陰寒所陷。舌上生苔。熱為陰寒所迫。

    此誤治陽明之變。又其一也。蓋本條汗針下三者皆誤。惟其不明涌越之一法也。今其人雖表邪尚在。而咽燥口苦腹?jié)M而喘。純是表邪變熱。壅逆上焦之象。邪在上。自應(yīng)從上達(dá)之。以梔子豉湯主之。仍是太陽香豉治表。梔子泄熱之法。而陽明一治于五苓。再治于梔子豉??梢姺蔷芯袑V侮柮髡???捎柮鞑∫?。

    【綱】仲景曰。臟結(jié)。無陽癥。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目】成無己曰。此條是邪未全成熱。猶帶表寒者也。及其邪傳為熱。則舌上之苔。不滑而澀也。

    鰲按。臟結(jié)者。漸積凝結(jié)而為陰。五臟之陽盡已竭絕也。然舌苔雖滑。猶不至黃黑芒刺。故尚未可攻。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