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傷寒論綱目》 咳嗽

    作者: 沈金鰲

    【綱】仲景曰。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蚩省;蚶??;蛞??;蛐”悴焕俑?jié)M?;虼摺P∏帻垳髦?。傷寒心下有水氣??榷⒋0l(fā)熱不渴。小青龍湯主之。服湯已渴者。此病去欲解也。少陰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者。真武湯加五味子細辛干姜主之。

    【目】朱震亨曰。傷寒太陽癥咳嗽。小青龍、小柴胡也。大抵熱在上焦。其人必飲水。水停心下。則肺為之浮。肺主于咳。水氣乘之。故咳而微喘。少陽少陰。俱有咳癥。

    韓祗和曰。前二條。是由停飲而咳者也。雖皆為停飲所作。而小青龍所主。為水飲與表寒相合而咳者。真武湯所主。為水飲與里寒相合而咳者。不可不知也。夫或表寒?;蚶锖f(xié)水飲則必動肺。以形寒寒飲則傷肺故也。

    肺主氣。形寒飲冷則傷肺。使氣上而不下。逆而不收。沖擊膈咽。令喉中淫淫如癢。習習如梗。

    是令咳也。甚者續(xù)而不已。連連不止。坐臥不安。語言不竟。動引百骸。聲聞四近矣。

    龔信曰。水氣太陽寒水之氣也??日?。水氣射肺也。皮毛者肺之合。表寒不解。寒水已留其合矣。心下之水氣。又上至于肺。則肺寒。內外合邪。故咳也。水氣在心下。則咳為必然。喘為或然。

    亦如柴胡湯癥但見一癥即是。不必悉具。

    【綱】仲景曰。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蛐刂袩┒粐I?;蚩??;蚋怪型?。或脅下痞硬?;蛐南录隆P”悴焕??;虿豢省I碛形??;蚩日摺P〔窈鷾髦?。少陰病。四逆。泄利下重。其人或咳?;蚣??;蛐”悴焕?。或腹中痛者。四逆散主之。

    【目】趙嗣真曰。此二條。是邪氣自表傳里而咳者也。雖皆為邪氣傳里。而小柴胡所主。為陽邪傳里動肺而咳。四逆散所主。為陰邪傳里動肺而咳。又不可不識也。夫或陽邪?;蜿幮?。自表傳里。則必動肺。以臟真高于肺故也。停飲而咳。表邪傳里而咳。固已。又有肺寒而咳者。內經(jīng)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寒氣。寒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于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咳嗽者。是肺寒而咳也。

    陶華曰??日?。謦咳。俗謂之嗽。肺主氣。肺為邪所乘。氣逆而不下。故令咳也。有肺寒而咳者。有停飲而咳者。有邪在半表半里而咳者。治各不同。其水咳三癥。不可不辨。小青龍治太陽之表水也。十棗湯治太陽之里水也。真武湯治水癥之水氣也。蓋水與表寒合。用小青龍汗之。水與里寒合。用真武湯溫之。里癖合水動肺而咳。用十棗湯下之。太陽病。身熱咳嗽干嘔。喘而利。小青龍湯。惡寒身痛。只根據(jù)本方。身涼咳嗽。干嘔微利。心下痞滿。引脅下痛。十棗湯。四肢沉重。腹痛下利。咳嗽或嘔。真武湯。

    【綱】仲景曰。咳而小便利者。不可發(fā)汗。發(fā)汗。則四肢厥逆冷。

    【目】成無己曰。咳為肺疾。治之必發(fā)散方可。然必不可發(fā)汗。如本條是也。

    吳綬曰。凡表寒咳嗽。脈浮惡寒。身疼拘急而無汗也。麻黃湯?;蛉譁怪?。痰唾如膠者。

    金沸草散汗之。若有熱者。參蘇飲去木香、人參。加麻黃、桑皮、杏仁汗之。若虛弱人感冒風寒而咳嗽有痰。或惡風頭疼干嘔者。人參杏仁湯。傷寒二三日傳少陽經(jīng)。脈弦口苦。發(fā)熱而咳嗽者。小柴胡湯去人參、姜、棗。加五味、干姜。若發(fā)熱胸中煩滿而咳。加炒栝蔞。若胸脅痞滿發(fā)熱而咳。加枳殼、桔梗。凡陰癥手足冷。脈沉細而咳嗽。四逆湯加五味。大抵傷寒咳嗽。非比雜癥。按仲景治例有嗽者。不分陰陽二癥。俱用五味、干姜也。若五味收肺氣而止嗽。干姜入肺經(jīng)而散逆氣也。凡初秋豪雨冷。及天行暴寒。其熱喜伏于內??人浴G鄄豢傻脷庀?。喉啞失聲。干嗽。喉中如梗者。射干湯。

    李中梓曰。有聲無痰曰咳。有聲有痰曰嗽。

    朱曰。夫咳嗽之疾一也?;蛟?。咳者有聲而無痰。嗽者有痰而無聲。又曰??葹殛?。嗽為陰。皆無考據(jù)??人苑仟毢病A鶜饨阅転樗匝?。風嗽者。頭目眩暈。痰涎不利。宜通圣散汗之。搜風丸清之?;鹚哉摺?谠锷喔?。喘逆唾血。

    宜涼膈散加當歸、桔梗治之。大金花丸解之。暑嗽者。面赤手冷。頭有自汗。宜白虎湯除之。濕嗽者。面腫上喘。宜大橘皮湯止之。甚者三花神丸下之。燥嗽者。往來寒熱。涕唾稠粘。宜柴胡飲子治之。寒嗽者。手足厥逆。宜寧肺散收之。彼謬醫(yī)不分六氣。執(zhí)以為寒。驟用枯礬、粟殼。雖老亦無悟矣。

    鰲按。朱氏六氣為嗽之論。乃統(tǒng)雜病言之。而傷寒咳嗽。其原亦有由六氣者。治法固可參考。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