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xué)全書。
查古籍
《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xué)全書。
《審視瑤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著。六卷,首一卷。 先總論,次方論。論述 108 證及其治法方劑,并述眼科手術(shù)方法,附有醫(yī)案、圖說、歌括。
芫花(熬)甘遂大戟(等分)大棗(十枚)上三味,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渣,納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得快下利后,糜粥自養(yǎng),平旦溫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
太陽中風(fēng),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汗出,發(fā)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水停也。干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不惡寒為表解,以上諸癥,皆里不和,凡蓄水之癥皆如此,不特傷寒為然也。十棗湯主之。服此湯以下蓄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