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升麻草

    拼音注音Shēnɡ Má Cǎo別名

    金毛三七

    出處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假升麻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疏林下、草叢或溪旁、巖石邊緣等陰濕處。分布東北、華東、西南和河南、甘肅、陜西、湖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質(zhì)化,高約1~2米。根莖粗大,橫走,周圍密生條狀須根。莖直立,光滑。大型2~3回羽狀復(fù)葉,根出葉具長柄,達18厘米左右,莖生葉葉柄至上部漸短,基部成鞘狀抱莖,無托葉;小葉片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5~10厘米,寬1.2~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寬楔形或淺心形,側(cè)生小葉常偏斜,上面光滑,下面沿葉脈疏生柔毛,邊緣具重鋸齒。雌雄異株,穗狀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軸疏生白柔毛,基部具小鉆形苞片1枚,花小,黃白色,萼筒杯狀5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倒卵狀匙形;雄花中具雄蕊約20,長于花瓣;雌花中具退化雄蕊,雌蕊3,直立,卵形。蓇葖果,無毛,長橢圓形,長約3毫米,萼裂片宿存,果柄下垂,成熟時褐色?;ㄆ?~7月。果期9月。

    功能主治

    治損傷或勞傷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叉枝藻來源藻類紅藻門叉枝藻Gymnoganyrus flablliformis Harv.,以葉狀體入藥。功能主治為瓊膠的輔助原料,并用作緩瀉劑。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叉枝藻拼音注音Chā Zhī Zǎo別......
  • 拼音注音Chā Zhī Yā Cōnɡ別名苦葵鴉蔥、羊奶及及、散枝鴉蔥、分枝鴉蔥來源菊科叉枝鴉蔥Scorzonera divaricata Turcz.,以鮮植物汁液入藥。生境分布內(nèi)蒙古、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性味苦,寒。注意根有毒......
  • 《全國中草藥匯編》:叉歧繁縷拼音注音Chā Qí Fán Lǚ來源石竹科叉歧繁縷Stellaria dichotoma L.,以根、全草入藥。生境分布華北、西北、四川。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清熱涼血。主治盜汗骨蒸,結(jié)核潮熱,久瘧發(fā)熱。用法用......
  • 《中藥大辭典》:吹云草拼音注音Chuī Yún Cǎo別名莎蘿莽(《種子植物名稱》),一碗泡、公兒草(《廣西藥植名錄》),過山蛇、斬蛇劍(《廣西植物名錄》。出處《南寧市藥物志》來源為遠志科植物齒果草的全草。秋季采收,曬干,切段。生境分布生于......
  • 《全國中草藥匯編》:吹火筒拼音注音Chuī Huǒ Tǒnɡ別名尖葉繡球菊、狹葉繡球菊來源薔薇科吹火筒Spiraea japonica L. f. var. acuminata Franch.,以全株入藥。生境分布陜西、甘肅、湖北、四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