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麻黃二兩半(去節(jié),甘溫) 升麻一兩一分(甘平) 當歸一兩一分(辛溫) 知母(苦寒) 黃芩(苦寒) 萎蕤(甘平)各十八銖 石膏(碎,綿裹,甘寒) 白術(shù)(甘溫) 干姜(辛熱) 芍藥(酸平) 天門冬(去心,甘平) 桂枝(辛熱)茯苓(甘平) 甘草(炙,甘平)各六銖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頃,令盡汗出,愈。
傷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轉(zhuǎn)氣下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傷寒本自寒下,醫(y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黃連黃芩人參湯主之。
《脾胃論》(公元 1249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三卷。依據(jù)臨床實踐,結(jié)合醫(yī)學理論,認為脾胃在人體生理活動中最為 重要,提出“內(nèi)傷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張。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麻黃二兩半(去節(jié),甘溫) 升麻一兩一分(甘平) 當歸一兩一分(辛溫) 知母(苦寒) 黃芩(苦寒) 萎蕤(甘平)各十八銖 石膏(碎,綿裹,甘寒) 白術(shù)(甘溫) 干姜(辛熱) 芍藥(酸平) 天門冬(去心,甘平) 桂枝(辛熱)茯苓(甘平) 甘草(炙,甘平)各六銖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頃,令盡汗出,愈。
傷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轉(zhuǎn)氣下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傷寒本自寒下,醫(y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黃連黃芩人參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