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傷寒雜病論》 附:歷代衡量與市秤對照表

    時 代 古代重量 折合市制古代容量折合市制

    秦 代一兩0.5165市兩一升 0.34市升

    西 漢一兩0.5165市兩一升 0.34市升

    新 莽一兩0.4455市兩一升 0.22市升

    東 漢一兩0.4455市兩一升 0.22市升

    魏 晉一兩0.4455市兩一升 0.21市升弱

    北 周一兩0.5011市兩一升 0.21市升弱

    隋 唐一兩1.0075市兩一升 0.58市升強(qiáng)

    宋 代一兩1.1936市兩一升 0.66市升強(qiáng)

    明 代一兩1.1936市兩一升 1.07市升強(qiáng)

    清 代一兩1.1940市兩一升 1.0355市升

    注:

    1.中藥藥材一律以市秤計算,即十厘為一分,十分為一錢,十錢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

    2.本表引自南京藥學(xué)院1860年版《藥劑學(xué)》。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作者:
    李用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