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傷寒六書》 三陽合病

    作者: 陶華

    本太陽病,若汗,若下,若利小便,無津液,胃中燥,轉(zhuǎn)屬陽明,是為脾約。

    若惡寒,用升麻葛根。不惡寒反惡熱,大便難,白虎湯。譫語者,調(diào)胃承氣湯下之。喘而胸滿者,不可下,麻黃湯。

    太陽少陽,頭項強急,脅下硬滿,目眩,往來寒熱,小柴胡湯。

    少陽陽明,本少陽病,因為發(fā)汗,利小便后胃中燥,大便難,屬調(diào)胃承氣湯。

    正陽陽明,乃本經(jīng)風盛氣實也,大柴胡湯、大小承氣湯選用之。

    三陽合病,腹?jié)M身重,譫語遺尿,口中不仁,屬白虎湯??诟缮嘣?,不仁,背惡寒,同太陽陽明、少陽陽明、正陽陽明無表證者,俱可下。惟惡寒者,為太陽陽明合病,未過經(jīng),為屬表,可發(fā)汗,桂枝麻黃各半湯。蓋在經(jīng)則汗,過經(jīng)則下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quán)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作者:
    趙濂
  • 作者:
    江考卿
  •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作者: